布局精美的移民休闲公园、古色古香的文化宣传廊、高颜值的旅游生态公厕和一处处画龙点睛的主题墙绘……走进宁德福鼎市叠石乡竹阳村,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作为“闽东学三洋”的典型示范村之一,多年来,该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足本村实际,制定实施“红色+绿色+特色”的“三色竹阳”发展规划,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村中的洋内红色文化公园里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切割钢材,抓紧修建观景台。“自从去年我们修复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后,这里已成为各地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要抓紧完善旅游配套,做深做透‘红色’文章。”村党总支书记李宗绵说。
据了解,2020年竹阳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270多万元,实施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修复项目为核心的竹阳红色文化保护工程。经过近一年的施工,曾经几近倒塌的驻地旧址被修复如初,自去年7月正式开放以来,目前已接待各地游客达1万人次。
游客不仅要引进来,关键还要留下来。在修建公园观景台的同时,竹阳村还同步推进兵工厂、地下交通站、炮台等红色遗址的修复修建工作,以此推出更多红色旅游景点,丰富游客旅游体验,让“半日游”成为“一日游”。“接下来,我们还会做好吃、住配套,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我们的富民工程。”李宗绵说。
除了做深做透“红色”文章,竹阳村还积极做活做强“绿色”产业,通过整合资源,多渠道谋划增收路子,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站在该村高处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园如绿色海洋,三五成群的茶农散落在茶浪间,正熟练地采摘着今年的头春新茶。“我们村海拔高,常年云蒸雾绕,产的白茶味道甘甜,现在很多茶赛的获奖白茶都出自我们这里,所以我们这的白茶年年供不应求。”李宗绵话里话外藏不住自豪之情。
好品质除了好生态,也离不开好管理。近年来,竹阳村通过引进具有龙头带动效益的茶叶企业,流转村集体和村民闲置茶园土地600亩,实行标准化种植和统防统治,形成“支部+茶企+农户”的发展模式。随着生态茶园的严格管控及有机茶园的科学管理,竹阳高山白茶品质逐年提升、热销市场,实现了村、企、户“三赢”。
在推动白茶产业的同时,竹阳也在积极壮大“绿色”产业集群。利用地缘优势,率先引进种植永嘉乌牛早茶品种800亩,错开福鼎白茶采摘期,为386户种植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联动全村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吸收8户建档立卡户入股农场荷花池泥鳅养殖、高山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等项目,平均每户增收近2000元。据李宗绵介绍,下一步该村将把改造后的茶厂和村集体茶园打包招租,用来增加村财收入。
“红色”旅游强劲发力,“绿色”产业家底雄厚,为竹阳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少数民族村,竹阳深化运用闽浙边界党建联盟成果,与浙江玉塔、承天等村开展畲族文化交流,连续举办4届竹阳“七夕”民族风情展演活动,承办闽浙边界铁人三项,山地车爬坡等赛事,宜游、宜乐的运动山村正成为竹阳又一张“金名片”。
红村蝶变,老区逢春。据统计,2021年,竹阳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5.1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先后获福建省生态村、省级卫生村、宁德市文明村等荣誉。“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发展、基础提升、项目串联上下功夫,把红色旅游、现代农业与少数民族特色村融合发展,不断扩宽增收渠道,争取早日实现‘百万村财’目标。”李宗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