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溪涧纵横,河网发达,水系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境内河流140多条,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2条,水资源总量占泉州市的66.7%,素有泉州市“大水缸”之称。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南安市以镇域辐射县域,带动域内农村水系实现全覆盖、全治理;以治水推动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开启乡村振兴更具想象力的新未来,成为探索实践全域性综合治水生态的新样板。
完善顶层设计,治水机制润泽民生
南安市围绕“全流域、全市域”的综合治水模式,(中文逗号)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抓好水安全排涝、灌溉供水、生态服务等基本功能得到恢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美乡村。
通过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为成员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认真研究中央和福建省财政、水利部门的产业政策、投资导向、项目设置和申报程序,吃透上情,掌握信息,协调解决项目申报的政策难题,(改成逗号)深入调研各条溪流治理情况,摸清下情,挖掘资源,使申报项目更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协作机制,探索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的整治模式,整合各部门优势资源,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带动作用,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政策性银行融资、五大国投公司加大投资,探索以乡村振兴带动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全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农业、生态环境、林业、自然资源等项目资金,实现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共同发力,为试点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治水为动力,南安迈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经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南安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惠及23个村庄涉及24.5万乡村居民。同时,显著增加防洪除涝面积0.8万亩、河道水面面积增加500亩、湿地面积1.2平方千米、河道生态水量951万立方米,极大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打造“一湾四廊”,绘就水美乡村画卷
南安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当今百强市,始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努力建成一条群众满意的安全生态走廊。
南安采取一河一策的思路,构建“一湾四廊”总体布局,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六项水利措施,对石井湾、大盈溪、寿溪、老港溪、溪东溪一湾四河进行综合整治,逐步实现“英雄故里、清新海乡”的治理目标。
“浇筑”生态蓝色海湾。
石井湾是南安唯一出海口,是泉州经济走廊、南翼门面。南安以保护石井湾咸淡交界区水环境、水生态为目标,对汇入石井湾的河流提出水量、水质的要求,营造河口红树林,打造蓝色海湾。
水润田园,良辰美景。如今的石井湾河流恢复生机,有活力、有野趣,乡村生态宜居性显著提高、乡村水文化传承显著彰显。
“编织”生态示范廊道。
突出“历史遗迹”,“编织”水文化展示廊道。以实施大盈溪河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五里桥畔休闲慢道景观“三大工程”为抓手,开展新一轮河道综合整治,努力实现水清岸绿好风光。
突出“河道治理”,打造生态保护廊道。实施寿溪下店河段综合整治工程,清理河道淤泥,明晰河流生态空间,改善寿溪河流环境。
突出“水源涵养”,筑就湿地涵养廊道。实施老港溪上游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南安市海峡科技生态城A片区防洪排涝工程,打造幸福之河。
突出“人水和谐”,铺就田园观光廊道。实施溪东溪综合整治工程,修通河道,引入湖水润泽乡村,让水体更清、乡村更美、产业更优。
随着“一湾四廊”工程实施,南安大地上陆续建成了一批分布城乡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河流生态走廊。放眼望去,一派碧水清清、绿意葱葱,农田、乡村相映成趣,展示了八闽水韵、绘就了生态画卷。
随着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的建设,如今的南安城里,水系连通了,连通的不仅是河流,更是乡村居民的幸福;生态变化了,变化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更是南安城市水系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