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天气晴好,福鼎市磻溪镇排洋村70多亩撂荒地复垦现场,10多位工人修机耕路、做田埂、平整土地,一派生机。
地为粮之基,出路在科技。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福鼎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加大粮食生产政策补贴,加大抛荒地复垦政策扶持等,牢牢扎紧“粮袋子”。
撂荒地有了新活力
“三年前,排洋村这片土地被一村民承包养牛蛙,后来效益不好,就抛荒了。这次‘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我们加强了对撂荒土地的复垦力度,村委会从20多户村民手上集中流转给店下镇种粮大户,预计今年可增产粮食42吨。”磻溪镇农技站站长兰家喜说,我们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持,提高流转率,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让“望天田”变成“吨粮田”。
福鼎太姥山农园家庭农场负责人谢作煌今年共承包150亩地,眼下正忙着水稻育秧,准备5月前完成抛秧。
“以前,由于部分村民不在家,还有的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导致部分田地荒废,我们就统一承包过来,进行早稻—晚稻—蚕豆水旱轮作,提升地力,增加效益。”谢作煌说。
严保严管,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为落实好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福鼎市加强乡镇自然资源所、土地协管员等队伍建设,开展循环式巡查,采集影像,建立“一种一档”,形成从村—镇(乡)—市多级齐抓共管模式。全市17个乡镇286个村(社区)共设置286个协管员,实现耕地巡查全覆盖。
“我们还制定新增耕地管护方案,按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以补定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总体要求,明确新增耕地管护范围、期限、分工等,加强监管,实现耕地占补在数量和质量上平衡。”福鼎市自然资源局四级主任科员丁宗胤说。
结合政府出台的激励政策,福鼎对当年抛荒地复垦种植粮食作物5亩以上的种粮主体,财政给予每亩1000元补贴,降低农民投入成本,提高种粮积极性。截至目前,撂荒地复耕面积已达5158亩。
“粮食生产的政策补贴逐年向好,让我们信心倍增,一定要种好粮食,稳住粮食产量!”谢作煌说。
让粮田“务正业”
在福鼎市太姥山镇下尾村,连方成片的蚕豆田里,豆荚颗粒饱满,随风涌起一拨拨绿浪。下尾村党支部书记兼土地协管员林金珠一边巡查,一边了解种植情况。
“我的日常工作是,定期绕着每个自然村所有耕地转一圈,巡查是否有违法占用耕地或破坏基本农田的情况,同时加大‘非农化’‘非粮化’宣传工作。”林金珠说。
下尾村共有耕地12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是太姥山镇粮食重点产区之一。然而,前几年,随着西红柿等蔬果走俏市场,部分村民开始转向大棚种植。
“依托土地确权、航拍图等,我们逐一上门走访,及时劝导大家种植粮食作物,并积极帮助他们申请耕地补助、种粮大户补助、农作物保险等。”林金珠说,如今村里的土地都得到了有效利用。
要不是及早整治,现在这里就是一大片芦苇地了。”站在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斗门头村的百亩水稻田旁,看着农户驾驶农机来回穿梭打田,硖门自然资源所所长李章招颇为欣慰。
这160多亩地原来是弹涂鱼养殖地。“那时候也没路进出,就搭个简易竹桥便于劳作。弹涂鱼养殖地复垦成本高,改种粮食不容易,我们请了专业种植大户来集中管护,每亩给予700多元补贴。”李章招说。
2019年,随着土地整治项目铺开,这块“荒地”配套了机耕路、排水沟,平整规划为新田地,并在次年交由福鼎市硖门陈辅仓家庭农场进行专业管护。
“经过抽水淡化等一系列土地改良后,我们种上了单季稻。”福鼎市硖门陈辅仓家庭农场负责人陈辅仓说,经过细心管护,该地水稻亩产从500斤逐年递增至900多斤,年收益可达到17万元,“接下来,我们准备尝试种植双季稻,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
福鼎市委书记林青说:“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确保农地农用、粮地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