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赤嘴鳘引入诏安
2022-03-31

他把赤嘴鳘引入诏安

赤嘴鳘鱼苗销路不愁,外地客商驱车前来西梧村收购鱼苗。


三月,春风送暖,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村民吴喜木的虾塘里一片繁忙,工人们脚踏塘泥,手中瓢起瓢落,不一会儿,赤嘴鳘鱼苗便都聚在同一口虾塘里,准备打捞上岸运往广西北海。

今年50岁的吴喜木养殖赤嘴鳘已有17个年头,他可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04年,他到广东考察鱼苗市场,发现全身是宝的赤嘴鳘,便琢磨着把该种类的鱼苗引入诏安培育。

“这种鱼苗冬天怕冷,且对水质要求高,诏安湾全年气候温和,海水咸度高,冬天最低温度也在10摄氏度以上,适合赤嘴鳘生长。”吴喜木说,第一年养殖就赚了5万多元,供不应求。

当时,他还没有自己的虾塘,租着邻村的虾塘零散养殖,新尝试让他嗅到商机,对养殖赤嘴鳘鱼苗信心满满。

赤嘴鳘是一种深海鱼,属珍贵品种,成品鱼可养殖至几十斤,鱼肉肥美、胶质丰富,是制作鱼胶的主要来源,因鱼胶价格高,产品利润年年上涨,备受养殖户青睐。

2010年,吴喜木首次将8000条赤嘴鳘鱼苗卖到越南客商手里,许多村民也开始跟着学习赤嘴鳘鱼苗的养殖方法。可没多久,新问题出现了,鱼苗在越冬过程中总会成片死亡,鱼苗的成活率成了制约村民经济收入的难点。

“主要是鱼苗的养殖密度太高,虾塘的水环境比较差。”西梧村村支书吴志雄说。

后来,村里把1280亩虾塘收回并进行公开招投标,并投入500万元用于虾塘的水、电、路、涵闸的改造,完善近海养殖区域配套设施。这不仅点燃了村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改善了渔民的生产作业条件,全村赤嘴鳘鱼苗培育、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翻了3倍。

“我们按标准改造虾塘,全面清淤,村民们还将虾塘的深度提高了1米,从而扩大养殖面积。”吴喜木说。

2018年,一只10厘米长鱼苗的价格卖到10元钱,西梧村饲养赤嘴鳘的渔民收入平均达到40万元。

如今,吴喜木的300亩虾塘里养殖近100万只赤嘴鳘鱼苗,每年可带来约350万元收益。几年前,他又尝试套养斑节虾,在收获的季节,每天能卖1万多元。

经过不断摸索,西梧村村民已熟练掌握了赤嘴鳘的培育技术,2021年,西梧村赤嘴鳘鱼苗的年产值达6000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2013年到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800元攀升到35000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