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连片开发模式;林地托管模式(与金森公司合作);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资产资源增值模式;税源开发模式(烟叶税)……这些模式,为将乐县村财增收和贫困户增收助力。同时,近期红红火火发展的“飞地设施农业”增收模式,更是成为将乐县实施精准扶贫,实现村财和贫困户“两增收”的主要“利器”。
过去,将乐县北片4个乡镇(万安、安仁、大源、余坊)各自都有进行扶贫开发,但总体效果都不尽如人意。2014年下半年,将乐县经过调查论证后认识到: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探索发展“飞地设施农业”增收模式。他们从广东引进实力雄厚的温氏集团,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和连片开发,建立了北片4个乡镇家禽养殖(孵化)基地。
“飞地设施农业”增收模式,就是依托温氏集团在将乐年产800万羽商品鸭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方式,让全县每个贫困村(共33个)建设1-2个生态养鸭标准大棚,优先租赁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经营。目前,全县已建成或在建的养鸭大棚有24个。
凡养鸭的贫困户,只要跟温氏集团基地签订养殖协议的,都可到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10万元以内的贷款,并由县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提供无抵押担保,而且第一年贷款免息,第二、三年财政给予5%贴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以记账方式,向养鸭贫困户赊销鸭苗、饲料等,待成鸭出售后再结清款项,同时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和防疫方法。
詹玉邵是万安镇坊头村贫困户。他说,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从去年初开始养第一批7000只鸭苗,就赚了4万多元。今年4月又养了第二批7200只。目前一只鸭子的利润,大概在6元—8元,高一点的有9元,很划算,而且公司提供的技术、防疫也都是免费。平常只要一个电话,温氏集团公司就会马上派人上门服务,很方便。他表示这是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还会继续养鸭子。
将乐县农业局副局长廖洪浪说,“飞地设施农业”增收模式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公司垫一点、乡镇补一点、帮扶部门资助一点、银行贷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的办法,解决贫困村建设养鸭大棚的资金问题。每个村出租一个大棚每年就可增加村财收入3.5万元—4万元。每个大棚1年可养3批鸭苗,大约2万只,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可实现收益10万元以上。公司记账式供应生产物料,又包收成品鸭,减轻了贫困户的启动资金负担,又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贫困户只需勤快地投工投劳,就能实现增收脱贫。随着温氏800万羽商品鸭生产基地项目的全面建成,将成为将乐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