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守艺人欧阳梅雪: 款款竹编传手艺 发挥余热很快乐
2022-03-19   作者:苏水梅   来源:漳州新闻网

欧阳梅雪在编制竹篮底部

“‘选竹’是头一道工序,砍高不砍低,砍嫩不砍老,砍长不砍短,砍直不砍弯。”说话的是年近七旬的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塔潭村村民欧阳梅雪。初春的早晨,天气晴朗,欧阳梅雪七点左右骑着摩托车进山,在自家的竹林里选好8根优质的竹子,把它们砍倒并扎成一捆,绑在摩托车后面拖回家。这一来一回,时间已经过去近三个小时,匆匆扒了几口饭,她又开始忙碌起来。这一堆重达两百多斤的竹子,是为村里小学的竹编技艺工作坊准备的。

“一根竹子,要经历‘刮青’‘破竹’‘分块’‘启篾’‘刮篾’‘分丝’‘染色’等多道工序。”欧阳梅雪告诉,每次的竹编创意课,每位竹编老师要为学生准备大约800条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竹片和竹条。因为学生的手细嫩,每一条竹片她都用刀多刮几遍,让表面更光滑一些,怕伤了孩子的手……

三年前,欧阳梅雪与另外三位村民应邀担任塔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逢周二和周四下午,她们到学校为老师和孩子们传授竹编编织技艺。据塔潭小学陈伯聪校长介绍,自2019年起,塔潭小学的竹编社团活动收效明显,学生们会编“扇子”“小鸟”“小篮子”“老虎头”“马”和“羊”等多种作品。正因为有欧阳梅雪等竹编“守艺”人的默默付出,塔潭小学的竹编技艺工作坊于2021年8月荣获“九龙江杯”漳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欧阳梅雪从小学习竹编,几十年来坚持不断提升编织技艺,锯、剖、劈、抽、刮、削、磨、编、扎、绕、锁等竹编的各道工序都得心应手。“得闲的时候,我们会去80多岁的欧阳本番家向他请教,就是想把竹器做得更精致一些。”欧阳梅雪总是不断研究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新作品,希望通过“竹编进校园”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竹编的兴趣,从而使竹编手艺得以传承。

龙海区程溪镇塔潭村是个群山环抱的山村,拥有一万多亩毛竹资源。和村里的许多老手艺人一样,由于长期接触,欧阳梅雪练就了一手竹编绝活。但因竹器编制工序烦琐,手工编制无法提速,她家里留存的竹制品并不多。竹扇、竹筛、竹笸箩、竹箩筐、竹篮子……在欧阳梅雪的工作台上,能看到各式各样精巧的手工竹制品。发现,其中有两件竹器的颜色与其他的不同,其皮壳包浆,温润如玉,充满了岁月的印记。“这是我公公编的篮子,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特地编的,两边的把手上都有文字,比我的年纪还大!”欧阳梅雪说,“这个圆的篮子年代更久远,中间的镂空工艺难度极大,所以比较罕见。”

“做竹编和做人一样,要认真仔细,马虎不得。”欧阳梅雪说,“匠人会慢慢老去,希望匠心会一代代传下去。”说话间,几条细细的竹条在她的手里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件精美的竹编作品初具雏形。

“因为竹条长度有限,在持续编织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关键时刻多次接入新的一条,在纵横交叉的地方,需要利用巧劲,叠入或插入接头,所有接头之处必须做到藏而不露,这就需要竹编艺人花费不小的力气。”欧阳梅雪的女儿对于母亲的辛苦有说不出的心疼,但她表示理解和支持。

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欧阳梅雪每天都很忙碌。这位已有48年党龄的老人谈起竹编总是神采奕奕,她说:“我要继续编下去,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和喜欢竹编的人交流也很快乐。”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