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富民,沙县小吃再出发
2022-03-18   作者:徐文锦 方炜杭 张静雯 肖首洲 许琰   来源:福建日报

新闻回放

2021年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俞邦村。

“寻根追味”街上,各类沙县小吃琳琅满目。“总书记好!”看到总书记到来,正在摆摊的乡亲们兴奋地打招呼。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为你们提供了机遇,你们也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作出了贡献,可谓是应运而生、相向而行。希望你们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在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沙县小吃寄予厚望。

“谢谢总书记!”“欢迎总书记再来!”“我们一定把沙县小吃做得更好,把村子建得更好!”跟着总书记的脚步,乡亲们挥着手,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口、送过石拱桥……

9.jpg

沙县小吃产业园已吸引10多家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入驻,年产值超3亿元。 福建日报 王毅 许琰 摄

青山环抱,绿水流翠。

村口大石上,镌刻着“沙县小吃第一村”七个大字。这个古村落,是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的起点。

去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他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一年来,俞邦村变得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村更强。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俞邦人不负总书记嘱托,迈出坚实步伐。

“村子每天都在变”

仲春时节,烟雨蒙蒙。

走进俞邦,穿廊桥、经荷塘,来到村中千年大樟树下,细细品味山村的沉静秀美。夜幕降临,新近建成的夜景长廊,又用灯光勾勒出村庄的妩媚身影……

美景,已让人怦然心动;美食,更让人驻足流连。

“寻根追味”小吃街上,71岁的俞和传热情地招呼游客。“总书记来到小吃街,问大家在家门口卖小吃,能挣到钱吗?听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很高兴。”回忆起去年3月那天的情景,老俞难掩兴奋之情。“如今俞邦名气大了,游客多了,周末两天做小吃收入近1000元咧!”

“那天,我正在水渠边洗胡萝卜,总书记走过来,问我生活过得怎么样。”当天的情形,54岁的俞灶姬记忆犹新。“这一年,村子每天都在变!如今我在家带孙子,家中客厅租出去作特产店,每年有5000元的租金收入,生活越过越舒心。”

总书记考察当天,张昌松也在现场。去年10月,俞邦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传递到张昌松手上,虽然压力不小,但他信心更足:“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俞邦要振兴,除了继续做好小吃,还要让村子更美,产业更强。”

村委会三楼会议室墙上,42个改造提升项目清晰罗列,项目涵盖环境整治、产业提升等,总投资约4000万元。

补丁路变成柏油路,半空中的“蜘蛛网”下地,老房子变身精品民宿,村民客厅改造为“一村一品”展示店……每一个项目,张昌松和村民都全力以赴。

“目前37个项目已完工,瓦窑民宿群已完成3栋木屋建设,沙县小吃制作DIY体验中心即将投用……”张昌松告诉,“小吃村”变身3A级景区,去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来自厦门的游客陈晓琳在俞邦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去年就来过,这次来感觉又很不一样!”她说,在“遇见俞邦”茶社结识新朋友,在“俞生有梦”民宿感受乡村星空,在小吃街体验沙县小吃非遗制作技艺,一家人玩得很开心。临走前,她还带走两只沙县板鸭作为伴手礼。

2021年,俞邦村人均收入28320元,同比增长20%;村集体收入31.7万元,较上年近乎翻番。

六村联建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吃民俗文化馆前的讲话,深深刻在老支书俞广清心中。

俞广清还记得,20世纪90代初,俞邦村人多地少,村民生活困难,他领着第一批小吃店业主走出山门。“一元进店、两元吃饱”,薄利多销让村民赚回了第一桶金,回乡盖起了新房。后来,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小吃行业,有的甚至闯出国门。“沙县小吃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实至名归。

做小吃,俞邦是“第一村”,乡村振兴路上,俞邦争当“龙头”。俞邦村名气大,但论二产,相邻的长阜村拥有面干厂、红边茶厂,加工优势足;论三产,松林村是龙峰溪漂流起点,东街村是“中央红军村”,文旅资源丰富。各村都有特色,但规模有限,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去年12月,俞邦村联合周边长阜村、松林村、儒元村、东街村、西街村5个村党支部,成立俞邦片区党委。车程不过5分钟的几个村庄就此告别单打独斗,形成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示范带蓄势待发。

“以俞邦为龙头,六村联建,为的就是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沙县区委主要领导表示,一个村力量有限,只有凝聚合力,才能更好更稳地迈向乡村振兴。

握指成拳,三产融合步伐加快。

上个月,张昌松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夏茂俞邦片区农贸发展公司董事长。他告诉,今年联村公司计划在片区内流转土地800亩,引导村民种植红芽芋、黄精、铁皮石斛等小吃配料,打造沙县小吃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

目前,联村公司以“寻味俞邦”系列品牌搏击市场,俞邦村作为“引流”窗口,为面干、辣椒酱、红边茶等各村特色产品打开了新的销路。

一条长5公里的环村观光电瓶车道建设正酣,把各村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建成后可举行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聚集更多人气。”张昌松很期待。

乡村振兴充满希望,走出去的年轻人也选择回到家乡。正月十四,一场村民夜谈会在古樟树下进行,“小吃二代”俞中骏谈起自己的返乡想法:“今年我想先尝试使用直播平台推介村庄美景和特产,如果条件成熟,将在村里打造电商直播基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俞邦好味道。”

“经常有人问我,俞邦村美在哪里?我说俞邦的山美、水美,村民的笑容更美!”张昌松笑着说。

沙县小吃“破圈”再出发

“原来沙县小吃还有这么多种!”不少来到沙县的游客都发出过这样的惊叹。

“希望你们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总书记的深情寄望,为沙县小吃产业提供了新的指引。

“拌面冲入热水,5分钟即可食用,有十几种味道,正月刚上市几天,就卖到断货。”在沙县小吃文化城,“醉有才”酱料标准化体验中心门庭若市,公司负责人颜发辉忙着往货架上补充新品。

这几年,沙县小吃朝着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颜发辉干脆从做餐饮转向了卖酱料。“老沙县也可以有新味道,新味道里就是我们的新空间。”颜发辉的公司自主开发50多款酱料,去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需求在变,消费群体在变,小吃门店的发展策略也要随之“翻新”。

“00后”纪康和朱正文在抖音上看到“醉有才”小吃培训推广,从安徽亳州来到沙县“取经”。短短几天,“除了泡面啥都不会”的兄弟俩,已经学会用半成品标准化烹饪十几道沙县小吃,接下来还要学习门店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必备技能,“学成后,我们打算去北京开个店”。

小吃转型升级,模式不止一种,但背后始终是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先后两次对小吃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去年10月,三明市实施《“五项提升”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再出发行动方案》,推动沙县小吃向“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转型。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涌入沙县,包括原料生产、物流配送、餐饮服务、文旅康养等在内的产业集群崛起。

眼下,沙县小吃牵手美团、山东惠发集团等,在智慧门店、产品研发、线上布局等方向描绘新蓝图;发布“沙县小吃家族”卡通IP形象、打造亲子主题乐园、运营全国首家沙县小吃体验式旗舰店……沙县小吃正全方位“破圈”。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