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和煦的阳光透过教学楼前的绿化树洒落在茵茵的草坪上,整个校园暖意融融。随着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高二(10)班的教室门口,几位学生围着一位青年老师有说有笑地走了出来,她就是宁德寿宁县引进的教育系统人才——寿宁一中的英语老师郑琪。
两年前,研究生学历的郑琪应聘到寿宁一中工作,随即举家迁到寿宁居住。“当时电话咨询时,感觉寿宁的人才政策特别优越,就决定到寿宁发展。”谈起自己的经历,郑琪脸上充满自信。
来到寿宁后,政府为郑琪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近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按政策办理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等,并安排一名县委常委挂钩联系。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寿宁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人才发展平台,持续壮大人才队伍,招贤聚才推进“五新工程”建设。
引才聚才,打好政策“组合拳”
“闽东是一个穷地方,需要一批能吃苦、讲奉献的人去工作。我们对闽东干部的评估不是注重于他近期内做出多少醒目的成绩,而是注重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去做长期性、铺垫性的工作。”基于这种人才需求,寿宁县先后出台了《寿宁县开展人才强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寿宁县加快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方法》《寿宁县“人才绿卡”管理办法》等,大力推进“宁智回归”“柔性引才”等工程,着力在引进、培育、用好、激励人才等方面下功夫,足额保障人才经费,为县域内人才提供医疗、教育、金融等13项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在县级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斥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众创空间、电商创业园、物流园、人才公寓等,打造招才引智的重要枢纽。
自2016年寿宁县被确定为第三批人才强县试点县以来,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从原来的3名增加到了现在的26名。通过“一事一议”引进“昆虫”博士张翔,为他提供购房补贴40万元、月生活补助3000元,还在众创空间为他免费提供场所开设工作室。如今,他已在寿宁安家,成了地道的寿宁人。
当前,在“红色下党新地标”的牵引下,各方面社会资源汇聚寿宁,乡村振兴项目更加密集,人才引进力度将持续加大。
育才爱才,打造产业“聚能环”
产业延伸,人才先行。基于经济转型需要,寿宁县瞄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紧扣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把人才的“引育留用”作为发展产业的主攻方向,实行“一企一策”,重点围绕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人才的目标,出台《寿宁县三祥新材招才引智工作计划》,制定《三祥新材“千人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推动三祥新材与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宁德师范学院合作,加大“本土化”人才培养力度,争取5年至10年内培养千名以上技能型产业人才。
通过内抓培养、外抓引进,新材料产业人才效益逐步显现。3年来,已经为三祥新材培养和储备了18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中,2021年引进58名高、中端管理类,专业技术类人才和“985”“211”高校毕业生。三祥新材也先后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氧化锆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与此同时,寿宁县还大力实施“宁智回归”工程,按照“回归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惠及一方百姓”的思路,建立专班,织就服务“网”,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近两年,通过“宁智回归”工程引回项目132个,落地于寿宁县武曲镇龙虎山的“金花白茶”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用才兴才,跑出行业“千里马”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近几年,寿宁县紧密结合县委“做强现代农业、做优新兴产业、做活现代服务业”的目标要求,为各类人才搭建发展平台,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葡萄大王”缪文钦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在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政策吸引下,他返乡带头试种葡萄,创建自主品牌,近10年来累计带动发展葡萄1万多亩,实现年产值1.6亿元以上。如今,葡萄产业已成为寿宁县产业链最为完整、农民从中收益最多、扶贫效果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缪文钦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创业合伙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领头创办的祥瑞葡萄种植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寿宁县除了积极帮助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还注重从优秀人才中推荐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人选,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新建设首个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站,探索“三个三”工作机制,让科技人才在“大地”上书写“论文”,优秀科技特派员代表林芳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吴祖清传承“寿宁乌金陶”制作技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福建省第一批高层次B类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戏、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红茶技艺、四平傀儡戏等代代传承。
寿宁县新一届班子领导以“争创乡村振兴新样板、构筑产业转型新高地、建设宜居宜业新城镇、打造中国红色新地标、绘就民生改善新图景”的“五新工程”绘就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有高端研发人才、又有一线技术人才,既有高学历人才、又有本土的“土专家”,既有产业人才、又有文艺人才……只有人才队伍百花齐放,才有全方位推动寿宁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