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时空”秘诀
2022-03-07   作者:陈良锦 连灼森 吴常生 兰晶婷   来源:闽西日报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龙岩武平县中赤镇的秘诀是:向空间要效益,向时间要效率;具体做法是:以产业推进振兴,发展立体林下经济,电子厂开到“家门口”,绿色转型水果常有。

一片山林 三份收入

“这株约6两,市场上卖12元。”昨日,在中赤镇上赤村合家欢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寿福向我们展示刚从山上挖出的一株牛奶根,丝丝奶香飘荡着山野清新的气息。

穿过一片茂密的枇杷树林,我们来到农场,只见成片的杉树高耸,针叶式的杉树叶有深绿色的、铁锈红的。整个山林云雾缭绕、仙气十足,俨然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

“‘三分阳,七分阴’是白背草最好的生长环境,越是山林的深凹处,水分也越容易保存,越利于白背草的生长,我今年种了60余亩的白背草,还套种了牛奶根、黄花远志等中草药。”张寿福是上赤村民,今年60岁,早年在香港打工,返乡后一直在家乡发展特色种养,种了20余亩的枇杷,树下还散养了许多兔子。多年的种养经验,张寿福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农村“致富经”。

“以前管理杉树林,一棵杉树年收益只有2元,自从在林下套种上白背草等中草药后,日常加强了松土、除草、浇灌等管理,在种好草药的同时也管养好了杉树,现在一颗杉树年收益达到5元。”张寿福介绍说:“我这一片山林有三份收入,最底下是白背草,中间是牛奶根、倒吊黄、白花地棉根,最上层是杉树。通过立体种植,去年一年就增加收入30多万元。”立体式的林下套种模式,不仅把林下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更实现了立体式的多重收入,真正把青山变成了“金山”,把生态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

在张寿福的带动下,截至目前,上赤村共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300多亩,年产值500多万元。

就近打工 一举多得

“以前我在广东潮州陶瓷厂打工,公公婆婆身体不好,我在外面很挂心,现在好了,在电子厂上班,镇里的小学、幼儿园条件较好,又是‘妈妈班’,方便接送小孩上下学,又能照看家里老人,而且每月收入都有3000元左右,太好了。”在中驰电子厂上班的中赤村脱贫户朱丽琴和我们说。

2020年年底,福建省大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为生产扩能需要新上6条生产线,急需新增用工180人。中赤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多方协调,利用中赤和岩前距离近、原中赤邮政所房产闲置等有利条件,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场地改造、设备安装、管理人员安排、招用工培训等工作,促成中赤镇中驰电子厂于去年2月22日顺利实现运营开工。

开在“家门口”的电子厂,方便了因照顾老人小孩不能出远门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兼顾上班赚钱养家与下班照顾老人、培养孩子。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和富余劳力就业难问题,又解决了企业招工用工难的问题,既能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又能增加当地百姓务工收入,还能增加镇税收分成,一举多得,有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据了解,目前该就业车间可提供60个工作岗位,已吸纳3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其中包括5名已脱贫的群众。车间免费为务工人员提供生产作业技术培训,安排熟练工带领学徒,保障员工每月收入。务工人员工资通过计时与计件结合方式结算,月均收入可达2000—5000元。

转型提效 水果常有

在中赤村朱锦增的农场,绿意盎然,一片丰收景象,沃柑挂满树梢,压弯枝头,散发出诱人的味道。中赤镇现有沃柑、脐橙、育平金桔、三红蜜柚、黄金果5000多亩,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

“发展沃柑种植,既可以改善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又可以增收致富,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朱锦增是党员,他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带头由生猪养殖转产建立乡音乡情家庭农场,种植沃柑50多亩。看到朱锦增通过种植沃柑赚到了钱,附近的养殖户也转产种植沃柑,并通过沃柑兴业致富。

中赤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产业能人+基地(农场)+脱贫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沃柑、三红蜜柚等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打造中赤村乡村振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目前中赤村共有家庭农场23个,种植沃柑500多亩,三红蜜柚1000多亩,葡萄柚300多亩。

“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中赤镇党委书记傅晓晖告诉我们,围绕产业振兴,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向空间要效益;在“家门口”打工、转型提效四季有果,向时间要效率,可以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