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是一块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全市现有老区基点行政村161个,多处偏远山区,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
多年来,这些老区基点行政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弘扬先辈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光荣传统,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特色产业,让红色土地从贫瘠走向发展走向振兴。
新征程要有新作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宁德市出台了《关于支持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的七条措施》,从路网建设、产业振兴、养老服务、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红色旅游、人才振兴等方面,对161个老区基点行政村进行扶持,推进老区全面振兴,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美丽乡村绘就新生活
初春的柘荣,寒意未消。走进东源乡上泥村,只见屋舍俨然、村道平整、农民公园里春意盎然……用村里老人的话说,家乡变美、变绿、变干净了。
上泥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叶飞、马立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活动于此,霞鼎泰县委副书记、柘洋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林爱同志牺牲于此,留下了许多革命斗争的感人故事和历史遗迹。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支持老区发展的政策帮扶下,上泥村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力气、使工夫,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便民服务平台和农民公园,进行旱厕、避灾点、雨污分离、高标准农田改造等,村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从落后山村到美丽乡村,上泥村的华丽蝶变是宁德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区发展的缩影。宁德市将老区基点行政村列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的重点目标,重点推进污水、垃圾治理和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优先推动老区基点行政村村庄建筑风貌的提升,全面提升老区基点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交通运输部门每年优先安排指标,将老区基点行政村通村公路“单改双”项目列入建设盘子,确保老区基点行政村“十四五”期末通双车道比例达60%以上。
2021年,宁德市已累计整治88个老区基点行政村2851栋裸房,占全市年度任务360个行政村的24%,通过采取建筑立面装饰、屋面平改坡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村庄建筑风貌;已完成蕉城赤溪宣洋、周宁咸村碧岩、福鼎太姥山彭坑、霞浦柏洋西坑等4个老区基点行政村7公里通村公路建设。
产业发展铺就致富路
人勤春早不思闲,不负农时不负春。正值种茶的好时节,在福安市甘棠镇随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特别是从空中俯瞰观里村,村四周的田地里,一畦畦刚种下的茶苗整齐划一,生机盎然。
作为闽东著名的老区基点村,观里村曾是中共安德县委、安德县苏维埃政府驻地,观里人民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然而,曾经的观里村三面环山,交通闭塞,一度落后。到1991年时,观里村主要以种植水稻、生姜为主,人均口粮仅323公斤,人均收入仅58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仅0.4万元。
近年来,观里村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目标,充分发挥茶苗繁育基地作用和土地平坦、毗邻镇区的地理优势,探索以“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茶苗产业,年可出圃茶苗1亿多株,茶苗年总产值约2000多万元,仅靠茶苗人均增收1.2万元左右,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闽东大地已成为共识,声名鹊起的观里村不再是个例,蕉城坑头、周宁苏家山、福鼎茗洋、霞浦西胜……一个个老区基点行政村依靠富民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宁德市积极引导产业薄弱的老区基点行政村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特点及群众耕作习惯和意愿选择最适合的产业项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畜则畜,促进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联农带农作用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对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予以项目资金奖励。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财政局每年扶持20个产业薄弱的老区基点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区基点行政村积极申报发展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2021年,市财政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下达11个老区基点行政村市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资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共计184.8万元。全市甄选39个产业薄弱的老区基点村为市级产业薄弱村,帮助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市林业局安排林业专项补助资金208万元,用于岩后、瓜溪村、华镜村等14个老区基点行政村造林绿化美化……一笔笔资金“活水”的注入,为老区产业发展送去了“定心丸”。
红色文化融入新发展
蕉城桃花溪村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以闽东独立师的诞生地为发力点,先后建成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陈列馆和接待中心,稳步发展观光游、餐饮、民宿等项目,带动旅游业红火发展。
屏南三万里村将一座老旧残破的青砖房,改造成集红色历史展示、革命精神传播、党建教育学习等现代展示功能为一体的红色记忆馆。馆内展示、回顾了中共闽东北特委和闽东北军分区发生在屏南的革命斗争史实,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游览。
寿宁县含溪村通过对含溪革命纪念馆、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闽东独立师与红军挺进师含溪会师遗址项目进行改造提升以及开发红军洞等,精心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推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红色村庄,保护利用和深掘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文化名片,是宁德市促进老区基点行政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宁德市支持条件成熟的老区基点行政村,依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开发帮扶,培育红色旅游产业;策划培育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将资源禀赋厚重的老区基点行政村纳入旅游线路推广;加强老区基点行政村革命文物认定申报工作,推动老区基点行政村革命文物保护修缮。
2021年,宁德市组织开展全市革命文物调查和核定公布工作,审核上报16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列入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大量革命文物分布在老区基点行政村。开展全市红色文化遗存普查工作,普查范围涵盖所有老区基点行政村,共调查登记各类红色文化遗存600余处。市级红色文化遗存保护专项资金向老区基点行政村倾斜,2021年共安排蕉城桃花溪村、屏南岩后村、福安磻溪村等村120万元,占专项资金总额60%。
目前,宁德市大多数老区基点行政村开辟了红色文化展区、展馆或陈列室,还以开办红色讲坛、设立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传扬英烈光荣事迹,打造乡村发展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