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现在是葡萄萌芽的关键期,要抓紧时间点芽,这样萌发出来的新芽会比较整齐。”春节假期刚过,南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姚长春就敲开建阳区麻沙镇水南村村民陈发顺的家门,向他唠叨起春季葡萄管护的事。
科技兴农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抓手。1998年11月底,为破解“三农”难题,福建省南平市选派农技人员直接下乡,成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
陈发顺年轻时种过蔬菜、干过装修工,如今年已近花甲,生活虽不说富裕但也还算安逸。几年前,妻子突患白血病、儿子患上股骨头坏死,意外令这一家人陷入困境,“为了给妻子和儿子治病,家里欠下了近10万元的外债”。
当地乡镇干部了解情况后鼓励他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增加收入,还为他带来资金、技术等帮扶政策。
“这几年葡萄行情还不错,1亩葡萄的收益大约在8000元左右。”陈发顺说,去年他将自家葡萄种植的面积从3亩扩大到9亩,有科技特派员全程指导种植保产,他还在葡萄大棚里套种西葫芦、花菜等蔬菜,增收超1万元。
“全村500多户,将近70%种植葡萄。”水南村党支部书记蔡东明介绍,农业科技赋能的葡萄产业正成为水南村的富民、支柱产业。
水南村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圆梦村”试点村,通过持续发展葡萄种植相关产业,实现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将近3000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万元。
“圆梦村”是福建省的一项乡村振兴公益项目,旨在通过乡村内力的激活和外力要素的导入,助力推动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圆村民追求幸福的梦。
距离水南村不远的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和大渚村也是“圆梦村”试点村。
福建省“圆梦村”干事会负责人李川介绍,之所以选中这三个村主要是考虑到这三个村人口规模适中,没有特殊的自然禀赋,试点前产业较为单一,在全国60多万个村子中有普遍性。作为“试验田”,“圆梦村”的经验将对国内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有所启发。
在西郊村的一间爱心超市内,村民吴明瑞正在整理货架。由于身患强直性脊柱炎落下残疾,今年48岁的吴明瑞已多年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现在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比之前到处打零工强多了,日子有盼头”。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兴田镇副镇长肖传炳说,为了帮助像吴明瑞这样的困难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2020年10月,西郊村与当地一家企业合作成立了圆梦西郊爱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发展河道养鱼、爱心超市等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已带动西郊村60多位残疾人增收。
春日清晨,走进武夷山市兴田镇大渚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化一新、门前溪水清澈见底……一幅美好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然而,就在几年前,大渚村还是一个交通不便、人口外流严重的偏远村庄。
“现在看来,返乡的决定是明智的。”有感于近些年家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出经商的大渚村村民黄世文决定返乡创业,搞起了茶叶种植和家庭农场,去年仅茶叶的销售收入就超过100万元。
“圆梦村”试点建设,为一大批怀着乡愁的游子提供了在家门口创业发展的条件。
村里保留了几十栋旧民房,可以考虑发展乡村旅游;村里茶山面积2500多亩却连一个茶厂都没有,要加快建设一个茶叶加工厂提升茶叶附加值……对于大渚村的明天,大渚村第一书记罗忠兴信心满满。
“圆梦村”建设是南平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说,当地将及时总结与推广“圆梦村”试点建设的成绩、经验,引导更多闽北山区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财增收、群众致富,圆广大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