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龙文区:提升中心城区能级 让文明创建温暖人心
2022-01-20   来源:文明风

文明城市创建不仅靠“外在颜值”,更要有“内在底蕴”。福建漳州上下联动、全面发力、持久深入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工作,龙文区朝阳街道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城乡面貌全面得到提升,实现“点上突破”到“全面开花”的蜕变。25年历程,25次蝶变,25个华丽转身,随着“时时创建、处处创建、精细创建”成为常态,朝阳街道已然是一个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惠及群众日常生活。

让绿于民 扮靓家园

共建宜居宜业新形象

漫步漳州龙文区九十九湾,沿途已不见昔时的水黑沟臭、杂草丛生、垃圾堆放,只现今日的水清河畅、翠柳绿荫、道路通畅。夕阳斜照,沿途风光无限好,童叟相伴共欢乐,生态美景入画来,扮靓漳州北城门。

立足于水、让绿于民,朝阳街道在推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路上,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做到能绿应绿,应绿尽绿,还群众一片绿水青山——投入约1300万元,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投入约3.2亿元,对所有村(社区)池塘、沟渠、九十九湾、内林引水渠、浦口支流、恒坑支流等港道进行整治提升;实施截污纳管,筹建村庄生活污水截污工程、运行人工湿地等项目,彻底从污染源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问题。

2019年,在对九十九湾开展水环境整治工程基础上,朝阳街道更是投入5800万元,按照内林古街的闽南特色和亲水性特点,以修旧如旧为原则,整治沿线20栋自建房外立面,修缮4栋古厝,焕发老屋生机,传承历史文化,为周边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生活环境。

现如今,古街内红砖、白墙、人字披瓦等古香古色的闽南建筑,与九十九湾的河水、红花、绿叶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

赋能农村 百姓幸福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环绕朝阳街道桥头村,远望是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墙绘房屋;站在古城下,近看是历史存留的文化根墙;村里的幸福院,一群老人正聚集在一起闲聊、下棋、打太极,孩子们则在旁边嬉戏玩耍,其乐融融……如今,桥头村已旧貌换新颜,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了朝阳街道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朝阳街道先后投入4600多万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宜居环境,每年财政投入200多万元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实行农村厕所革命,投建农村公厕21座。另一方面,选取桥头村、西洋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点,通过“一扫一改一拆”提升人居环境。同时,加大产业振兴引导,实施“一村一品”。例如,依托恒坑村果苗、书厅村蔬菜和渔业养殖等特色产业,找准产业切入点,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能人领办村民合作社等形式,大力发展规模产业,成功培育了恒坑村茗誉果苗场、恒兴果苗场、书厅村渔业养殖基地等。成功带动书厅村从经济薄弱村转型发展成街道村财收入第一村,带领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村容村貌变好了,产业做强了,生活富裕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得跟着转变。朝阳街道不仅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科教文卫养老服务上也是不遗余力,多措并举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筹集资金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有中学1所、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2所、普惠性幼儿园1所,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础教育;投建朝阳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级公办卫生所13个。此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利用村级闲置固定资产,推进农村幸福院(园)建设,累计新改建农村幸福园10座、镇级日间照料室2所、居家养老服务站1所,共投资1116万元,真正做到让群众有所教、有所养、有所乐。

随着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的全面提速,曾经是龙文区不起眼的城中一隅,如今的朝阳已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一批批品质提升项目的推进与落地,正在提升朝阳的发展能级,锦绣生态田园城市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