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邵武:生态“福”字香 传承“福”文化
2022-01-18   作者:林传仁   来源:东南网

地处南平邵武东部的卫闽镇谢坊村,是中央苏区村,南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这里有一座“闽王庙”,座北朝南,紧挨着316国道。数百年来,庙里烧的都是一种生态“福”字香,这在全省全国都十分“罕见”,却“契合”了中国人在家门口贴“福”字春联,旨在祈求平安幸福。

“福”字香,古老传承,“工艺”生态

据当地的老人说,闽王庙,古时便有,小时候就知道,破四旧被砸了一次,文革期间被彻底破坏,现在在原址重建。闽王庙,烧的是“福”字香。“福”字香的烧法,传承至今,始终未变。

“福”字香的烧盘为铁器,长年使用;制作“福”字形状供燃烧的原料为山茶籽壳碾成的粉,底料为燃烧干净的山茶籽壳粉尘。山茶籽为本地出产,籽炸出的油是食用佳品,壳作为烧香原料为“废物利用”。即使是将“废物利用”,在烧“福”字香的过程中,也尽力做到“减量”和“综合”,即一盘“福”字香,仅用十来克的粉,且能将“日积月累”的粉尘用于肥田种植。

“一盘香烧六七个小时,每天只烧一盘,都由我制作、点燃、放置,粉尘都很难得洒出去!”闽王庙内四周都齐整地摆放着一盘一盘燃着的“福”字香,却没有烟雾迷漫的熏人味。2022年已是79岁的当地村民陈锡发,当场示范制作全过程。

“福”字香,祭祀闽王,祈求幸福

闽王庙,与其他佛教寺庙不太一样,不是以观音菩萨为主供奉,主要供奉的是闽王(王审知)。王审知,治闽实行保境安民政策,整肃吏治,轻薄赋,省刑惜费,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建城池,办学校,招纳中原名士,积极经营海外贸易,为当时闽国的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安居起了积极作用,被八闽人民尊崇为八闽人祖、开闽王。

在闽王庙,闽王的诞辰和忌日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正月初六,还有闽王巡游活动。早上3点,村民从闽王庙中抬出安坐闽王木雕神像神轿,并请出内置青花大香炉的特制精致竹篾篮,前往与顺昌县交界的洪墩镇七台山叩请火种。请到火种后抬回庙宇进行祭拜后,将闽王神像抬出在全村及周边各村巡游。

从庙名和相关活动的内容,都足以证明,这是一座祭拜闽王的场所。这里,民间把闽王当作普遍崇拜和信仰的神祇,既表达了当地群众对闽王王审知贡献于福建的尊崇,又饱含着自己对吉祥幸福最原始最普遍的祈愿。

闽王庙虽在一个小山村,影响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前来闽王庙祈“福”的人,有本村和周边乡村的人,福、厦、漳、泉等地也有不少人前来祭祀,烧“福”字香。

生态“福”字香,传承“福”文化

“福”,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最突出的祈愿用字;祈福,是炎黄子孙最原始最普遍的精神活动之一。

民间长期形成的祭拜闽王,烧“福”字香,其主流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近些年来,卫闽镇党委、政府充分意识到“祈福”文化的客观存在着和其独特的社会传承价值,通过对闽王庙里“福”字香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去其糟粕,萃取精华,将祈福文化作为一项民间特色品牌加以宣传和推广,传承历史优秀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爱国爱乡的闽王精神。

他们将闽王庙打造成一个祈福场所。现在,门前左侧有一块“闽王庙简介”的石碑;庙门栏顶上,书写着“祈福文化”四个大字;进入庭院大门便是一个两百多平米的长方形小坪子,坪子两侧的墙体上有着”福“字香的制作及烧法图片。他们依托于民间对闽王的信仰,以闽王庙为中心,有效引导过“火焰山”、秋收后唱“大戏”庆贺五谷丰登、做“福气”米丸等一系列“祈福”民俗活动。

他们将“祈福”文化,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学习和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不断提升卫闽镇水果、油茶、食用菌等传统产业升级,打造“水果之乡”。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卫闽镇上榜。如今,包括谢坊村在内的卫闽镇乡村,都是真真切切的美丽乡村,村庄井然有序,街道卫生整洁,环境有花有草,有池塘有小公园……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