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也是福建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公元196年)。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了这一方福地。
宋仁宗称赞浦城“九霄云外凤呈祥”;明成祖称赞浦城人练夫人“一门福庆皆阴德”;明朝诗人林鼎铭则描绘了浦城“满城灯火杂繁星”的盛况……由此可见,在文人骚客、官员百姓眼里,浦城自古就是润物、佑人、成事的有福之地。
现在的南平浦城正在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宜居福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饱口福、养眼福、享幸福,努力让源远流长的“福文化”照进现实。
饱口福
浦城人的新年祝福,从一杯滚烫的桂花茶开始。作为“中国丹桂之乡”,浦城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丹桂糖茶。亲亲一杯木樨茶,是当地百姓质朴纯真的待客之道,寄托着当地人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2009年,桂花茶制作技艺还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人有“口福”,吃的是味道,品的是文化。市级非遗豆腐丸、肉燕,县级非遗枫溪高山稻田鱼、薏米酒、酸枣糕、铁炉粉干……这些特色美食从古流传至今,让浦城形成了交融多样的美食文化,引得众多食客垂涎三尺、争相品尝。
“饱口福”的背后,依托的是浦城丰饶的物产。丹桂、薏米、灵芝被称为浦城“三宝”,粮食、木竹、畜禽、油料等特色农产品也是层出不穷。俗语说,“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浦城耕地面积53.76万亩,年产粮食约21万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为全省第一,也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作为“福建粮仓”,浦城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大米产业链提升工程,积极打造“浦城大米品牌”,切实做到“多产粮、产好粮”,逐渐让“有米下福州”变为“好米闯九州”。
一碗热气腾腾、粒粒熔香的大米饭,几盘食材地道、风味独特的特色小菜,浦城人的“口福”,就这样融入进当地百姓生活的每一天。
养眼福
浦城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从西、北两个方向延绵入境,回旋腾挪之间,幻化出许多风光景胜。凭栏远眺,远山含黛,近水烟笼,定能让你大饱眼福。
“环嶂之间挺然孤立”的梦笔山,“浮空高展神仙盖”的浮盖山,“四面峥嵘翠峰起”的匡山……吴山耸翠、梦笔晴岚、天心月华等古城八景,以及均溪神仙墙、刘田丹霞、渔梁名驿等山乡景观,还有“印象小密”“十里莲塘”、际岭绿乐园等国家A级景区。绮山丽水与古迹名胜,共同构筑起这片丹山碧水的神奇。山清水秀里,蕴含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南朝江淹惊叹这片“碧水丹山,珍木灵草”,并因此梦得一支生花的妙笔,留下“梦笔生花”的佳话;南宋诗人陆游宦游福建,留宿于渔梁驿,夜不能寐,挥笔写下直抒胸臆的感人诗篇;明代山水大师徐霞客为浮盖山和金斗山绝倒,“兴不能遏”,写下长记编入《徐霞客游记》;明代开国元勋章溢、刘伯温、宋濂和叶琛为匡山深壑绝壁、松涛云影所惑,在山顶结庐为友,隐居共读。
浦城的丹山碧水,俗美风和,让不少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寻古览胜,选韵赋诗,擘笺觅句。近年来,浦城以依托绿水青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实施文旅强县工程,积极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旅游圈,全力打响“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品牌,不断做旺文旅产业,致力于让更多人在这里“养眼福”。
享幸福
冬日的暖阳洒落南浦溪面,粼粼波光映衬着幸福的笑脸。亲水慢道上,唱歌跳舞、抚琴博弈的欢快身影随处可见,色彩丰富的水生绿植层次分明,“喜马拉雅”有声科普更是为慢道增添了几分意趣。华灯初上,位于新老城区交汇处的丹桂城市广场歌舞升平,在此起彼伏的音乐声中,广场舞者们摇曳的身姿、篮球场上矫健的步伐,让城市迸发出年轻的力量。
以民为本,完善基础设施,底蕴深厚的老城焕发新的活力;问民所需,拉开城市框架,蓬勃发展的新城让人耳目一新。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行政服务中心让群众实现“跑一个窗口办一揽子事”;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紧锣密鼓施工中的梦笔文化产业园、全民健身中心为公共文体事业的繁荣提供了设施保障。
近年来,浦城县投入9.15亿元实施“改薄”、校安和扩容等教育补短板项目43个,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成全民健康体检中心、县医院应急医疗救治中心、第三医院医养综合楼等项目,加快推进医疗康养事业;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47个,升级改造县道5条65.3公里,建设“四好农村路”33条140.5公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振兴乡村。
通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一项项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让浦城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