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文明创建聚焦民生助力建设富美新漳州
2022-01-10   来源:福建文明网

漳州市持续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广大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民生工程,办成许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创建工作成果。

生态环境更美丽——

漳州市政协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持续调研、持续跟踪、持续建言,推动持续见效。关于“漳州水仙花产业保护与发展”,市政协连续五年开展协商调研,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建议案、社情民意信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批示并实地推动,力促案头文件在圆山脚下落地落实。市长带队调研、召开专题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扶持政策,针对性地化解漳州水仙花产业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21年初,市政协再次到水仙花原产地漳州高新区开展调研,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以《护花行动已经破题,后续工作还须努力》为题的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对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视。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跟踪调研,水仙花产业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已步入轨道,核心区3000亩土地流转任务超额完成,水仙花市场价格稳步提升,花农积极性重新点燃,护花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如今,花海绿意盎然,水仙花风车、七彩廊架、“四仙女”雕塑分布其间,美不胜收,水仙花海已成漳州新晋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市政协委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本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在连续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快解决海湾岸线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近海生态环境修复整治的几点建议》等多篇务实有效的调研报告,许多意见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吸收采纳,为漳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城市建设更靓丽——

生活垃圾分类事关城市环境的改善,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漳州市抓住这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视察调研、跟踪督办、督促落实,受到承办部门及群众的认可和点赞。市政协《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关于有序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速美丽漳州建设的建议》等意见建议的督办落实,有力助推漳州市垃圾分类工作迈步向前。当前,漳州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476个公共机构、644个生活小区、113个公共场所,实现全覆盖目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日益完善:前端收集——建设投用生态流转屋620座,中端收运——投入分类运输车辆137部,终端处置——完成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投用,与九龙岭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厂分类处置,功能齐全,处理能力满足需求。

城市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味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漳州市实施数字城管平台以来,实现“网格化+‘两违’治理管控”,连续三年管控指标位列全省前茅;“网格化+建筑立面保洁管理”“牛皮癣”清除全程覆盖,首创全国“无癣”城市;“网格化+渣土车辆管理”,在全省道安检查中广获好评;“网格化+户外广告管理”,荣获全国户外广告管理十佳城市、全国优秀户外广告管理奖称号;“网格化+共享单车管理”,管理经验得到省、市主要媒体争先报道,极大节省政府财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较大的社会公益价值

乡村生活更美好——

漳州市始终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最盼望的事情,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

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市政协开展关于少数民族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协商调研,多篇建议、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加大资金、项目、政策扶持力度,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已有441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少数民族村(畲族村)有12个。同时,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漳州市高度重视传统建筑、文化保护,要求整治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保持和延续本地特色风貌,对原有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作为民俗文化展示馆或民宿,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给当地村民带来新收入,促进少数民族村庄的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