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在新阶段新福建建设大局中加快发展、多作贡献
2021-12-10   作者:黄瑜鹏 陈鑫炜 黄志成   来源:福建日报

南安市是全省人口大市、经济大市,近年来,南安从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成为全省第三个经济总量超千亿的县级市,跃居全国县域百强第29位、工业百强第15位,今年GDP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百亿元。

南安市委书记林荣忠表示,下阶段,南安市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全省工作大局,结合基层实际,在落实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系统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靠拼搏、靠实干、靠创新,努力实践、抓好落实,在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中加快发展、多作贡献,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南安篇章。

11月,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石材行业应用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南安市举行,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地启动,南安市与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合作进入新阶段。据了解,围绕石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作为中国石材之乡的南安与卡奥斯强强联合,共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石材行业应用总部,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模式,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传统石材产业的充分融合。

报告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像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石材行业应用总部这样的项目,正是南安接下来实体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接下来,南安市将围绕构建产业生态、补齐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强化龙头引领、科创赋能、公共服务、载体支撑,引导以泛家居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培育壮大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具体来说,南安市将引进精密铸造会长单位共享集团和大型央企五矿集团,建设高端装备智造园、阀门产业园,补齐行业缺失环节,带动机械装备、水暖阀门业发展,进一步强化龙头引领效应;携手海尔卡奥斯、共享集团、联东U谷、九牧等,建设灯塔工厂、智慧厂房、数字平台,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强化科创赋能作用;运作国家石材建陶质检中心、水暖洁具质检中心、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服务,持续强化公共服务;推进产城空间梳理优化,实行规划建设、招商、管理、配套、服务“五统一”,推行可租可售可分割的弹性供地模式,制定入园企业负面清单,开展年度亩均绩效考核,打造现代化园区,更高层次强化公共服务;培育泛家居、供应链、工业互联网、紧密型高校人才共享平台,培育壮大平台经济。

连日来,位于南安石井镇的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桩基、吊车、挖机轰轰作响,运输车辆来往穿梭运送物料,产业工人辛勤作业……据介绍,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孵化器、研发中心、创业平台、服务中心、生活配套等,将致力打造成为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都市新型服务中心、绿色低碳人居典范三者于一体的芯谷智慧园。

报告指出,要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南安处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桥头堡地位,特别是随着翔安机场的建设,南安南部作为厦漳泉都市圈核心地带将更加凸显,成为泉州“一湾两翼三带多支点”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落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南安更将下足功夫。下阶段,该市将紧密融入厦漳泉都市圈和厦门湾建设大局,强化空间梳理和战略研究,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加快安海湾滨海轴线、芯谷等重要节点建设,强化与厦门等周边区域交通互联共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区共建,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海城市。

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郑成功故乡的南安,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市已连续举办6届郑成功文化节,郑成功文化园落地建设;拥有三条对台通道,是商务部唯一保留办展的农订会的核心展区;泉州芯谷获批国家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吸引众多台企入驻……

接下来,南安将加快石井新港区、泉金客运码头、成功文化园建设,办好农订会和郑成功文化节、凤山文化旅游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核心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被确认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市),两个乡镇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27个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南安市统筹推进“三农”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围绕报告“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求,南安在落实推进乡村振兴上将有更多作为。该市将紧抓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这个关键,鼓励集体土地入股产业园建设,创新多元混合共同富裕模式,成立农村劳务公司和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把农民嵌在产业链上,实现做强产业与乡村振兴共同推进,产业工人与农民共同增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改革创新,也是未来南安的工作重点所在。该市将在推进基层治理、人才引育、干部监督考核、园区改革、工作效能等5个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网格化、大督导、空间资源管理、干部和人才积分评价、校地共建等创新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增效。

责任编辑:林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