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西北,武夷山脉南麓的顺昌县,被誉为“中国杉木之乡”。这里是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和林业重点县,森林覆盖率达82.8%。在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成为现实。为了让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2018年顺昌县率先在全国推出“森林生态银行”,首批试点在元坑镇际下村等村开展,实行“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的运营模式。
点“绿”成金
元坑镇际下村距顺昌县城7公里,全村常住人口212人,拥有林地面积5646.45亩,其中2636亩为村集体用材林。立足村里年轻劳动力外流、土地闲置现象增多、林地经营效益不高等情况,际下村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转化路径,提出“两山”转化的创新模式——“共享农庄生态银行”。
依托村属集体林地,际下村先行先试,采取“保底收益,全程分红”的模式,与顺昌县国有林场全方位开展合作,提升林地经济效益。为促进村集体增收,引导村民将现有约425亩中幼林,纳入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委托县国有林场负责经营管理,有效盘活闲散土地、林地资源。在经营效益快速提高的同时,切实解决了农村农民无力经营、幼林管护不到位等问题。
秋
“2009年我们村财收入只有1万元,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创新、多效举措,包括大棚种植、与旅游公司对接做旅游餐、租赁鱼塘、光伏发电等方式,实现年村财收入30万元。”际下村党支部书记叶广兴告诉。
由于“共享农庄生态银行”的成功实践,如今际下村村况得到有效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实现每年每户增收3万多元。当前,委托经营林地与“森林生态银行”建立合作的模式,让年轻人外出打工也更加放心。据悉,“共享农庄生态银行”的成功打造,借鉴了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以“整合流转+专业托管+收益分成”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整合全域森林、土地、文旅资源,转化为村民共有的资产包,建立村民共享的项目库,提升资源资产利用率,让村集体和村民都能够从固定红利、市场红利、入股红利、劳务红利和政策红利等收益渠道获利,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企业得利、村财壮大、农民增收。
油菜花开啦
试水“共享食堂”
每当到了三餐的饭点,际下村党建广场便是饭菜飘香、人头攒动的场景,村里的老人会自发前来用餐,他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这是际下村兴办的“共享食堂”。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残疾人及6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等群体吃上饭、吃好饭,也为了让他们在外就业的子女安心、放心,际下村大胆试水这一模式。
在共享食堂用餐的老人
依托于“共享农庄生态银行”的有效探索,通过盘活村民的5栋荒废谷楼谷仓及2000平方米闲置晒谷坪,并将其提升改造,建设成为乡村振兴馆、党建综合广场、农家乐等供村民活动的场所,际下村“共享食堂”就位于这里。“我们一家七口,儿孙都进城读书工作了,家里只剩我和老伴,我们俩行动都不太方便,在这个食堂用餐,伙食好,也不用自己买菜、开火做饭。”今年72岁的邓月娥每日都到“共享食堂”用餐,她坦言“共享食堂”给村里的独居老人提供了极大便利。际下村老人协会会长陈仓寿感慨,“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享食堂’越办越好。现在每天有30多位老人到食堂用餐,解决了老人独自开火的难题。“共享食堂”通过村民自付一点,企业爱心捐助一点,集体承担一点,三个“一点”解决了可持续资金的问题。符合条件的村民每人每天缴纳7元即可到食堂享用一日三餐,用餐人也可用自家种养的蔬菜、家禽或义务劳动抵扣餐费。谈到为何不全部免掉餐费的设计初衷,叶广兴表示,收取7元的费用对老人们来说虽然不多,却能维护老人们的自尊心,让老人们吃得安心、开心。
际下村共享食堂
三产融合促增收
走进元坑镇,青瓦白墙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百年祠堂墙体斑驳,精致的雕花依然保存完好;元昌桥旁,水车吱呀转动,元昌桥上,古镇的人文风情在这里尽收眼中。位于南平市顺昌县西南部的元坑镇,历史悠久、文化昌明、物产资源丰富,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五批),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列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特色镇。际下村的村民共享、共富,离不开元坑镇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兴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的发展思路指引。
古宅外恬静的生活场景
元坑镇农业资产丰富,一村一品形成规模。近年来,元坑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特色产业,已形成了一批以秀水草莓、东郊莲子、洋坊早芋、际下西红柿、槎溪荸荠、福峰吊瓜为主的特色农业品牌。“顺昌元坑毛边纸”“顺昌秀水草莓”“顺昌洋坊粉干”“顺昌洋坊早芋”四件商标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元坑镇党委书记吴诗源告诉,元坑镇正在积极打造国家竹木加工专业产业园区,促进整个元坑镇乃至整个顺昌县竹木加工专业园区的打造提升。同时,利用好文旅资源,整合元坑镇特色建筑——明清古建筑,来提升3A级景区,争创4A级景区。
际下村的群众活动
元坑镇对“共享农庄生态银行”模式的成功探索,不仅畅通了农村经济内循环,更是盘活了低效的耕地、林地资源,村里古迹遗址、荒废谷楼、闲置老旧民居等“沉睡”文旅资源资产,也逐渐“苏醒”。下一步,元坑镇将致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格局,通过大力发展新农业、旅游业,振兴竹木加工产业这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打造农旅结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村财增收和村民致富。时光流转,生生不息,百年历史浸润的元坑镇,在坚守生态、人文底色的同时,正在走出一条点“绿”成金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