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黄、釉色润、深腹、敛口、小圈足的小碗,碗口以下弧线内收,器内壁划刻简笔花草,间配“之”字形篦纹,器外通体划刻折扇纹……淡泊清雅的珠光青瓷,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味道。因青中闪绿、绿中泛黄,珠光青瓷在瓷器界中独树一帜。
洪树德作品
提及珠光青瓷,厦门市同安区洪树德一家永远绕不开。他是失传近800年的宋代民窑“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复活者”和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女婿陈亦非今年也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如今,他女儿、外孙女也都投身珠光青瓷的传承中,带着新视野为这项省级非遗项目注入新活力。祖孙三代人接力“守窑”,让珠光青瓷那一抹“枇杷黄”再度惊艳世界。
“复活”珠光青瓷
洪树德是同安人,尽管已是81岁高龄,依旧坚持伏案创作。在他工作室里,摆放的陶瓷作品品类繁多,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烧制技艺一度失传的珠光青瓷。
珠光青瓷出自同安汀溪窑,始于北宋时期,在南宋时非常兴盛,多由泉州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和非洲。15世纪因被日本茶道开山之祖村田珠光誉为茶道至品,并应其之名,命名为珠光青瓷。
元朝末期后,由于海禁、产品更替等诸多原因,繁盛一时的珠光青瓷渐渐衰落,连同其制作技艺,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1956年,同安修建汀溪水库,意外发现大片古窑址。经专家调查考证,确定了流传日本的“珠光青瓷”产地是同安汀溪窑,纠正了以往日本学者误认为珠光青瓷产自浙江德清后窑的看法。
洪树德跟“泥巴堆”打交道已有半个多世纪,退休前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出身陶瓷世家的他从小耳濡目染,迷恋中国古代传统陶瓷文化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1998年,他第一次探访同安汀溪窑址。裸露河床上散落的古朴青瓷瓷片,让他惊叹不已。“我是同安人,又是研究陶瓷专业的,同安曾经有这么好的珠光青瓷,如果不把它复原,那将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带着这样一股劲,洪树德开始遍访闽南古窑口,特别是汀溪窑址,潜心研究珠光青瓷历史瓷片。
2008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与近千次的试验,他终于复原出枇杷黄釉色的汀溪珠光青瓷。苦心终不负,珠光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2010年,同安汀溪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厦门市第三批非遗名录,并在2011年被列入福建省级非遗名录。而身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洪树德教授,也在2013年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
洪树德作品
三代人接力“守窑”
重现珠光青瓷的荣光是一件值得惊喜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传承和弘扬蕴藏在其中的青瓷文化。
在珠光青瓷本身的工艺方面,洪树德教授不断钻研,大胆创新,拓宽珠光青瓷系列的品种,利用传统技艺结合现代审美,赋予陶瓷地域文化内涵和新的时代面貌,在2017年使汀溪窑系青瓷得以完整地重现。
同样带着这样的使命感,洪树德在自己努力发掘珠光青瓷传统技艺的同时,还悉心培养继承人,除自己的后代,也招收年轻人传授技艺。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学生、女婿陈亦非也承继师业“桃李满天下”。作为今年入选的珠光青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亦非不仅多次斩获“国匠杯”金奖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金凤凰”杯金、银奖等诸多荣誉,还有近20项国家专利,带出来的徒弟如今也都能独当一面。
为了传承父亲的事业,洪树德的女儿洪冰晖也选择放弃国企高薪投入传承,于2010年被认定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让老人家更为欣慰的是,他的外孙女陈嫣也成了回归的“非遗三代”。1992年出生的陈嫣金融专业本科毕业后,特地选择了攻读陶瓷专业研究生,2018年毕业后回到外公身边,研究、传承珠光青瓷文化,当起了“守窑人”。
一家三代探讨交流
上大学期间,陈嫣关于陶瓷的知识不断增加:外公去开会,她常陪伴左右;外公去当评委,她也跟前跟后。在专攻艺术研究生前,她已经懂得了很多陶瓷理论知识。
然而,当真正全身心投入陶瓷时,陈嫣发现,这门技艺深不可测。在最初的实践中,陈嫣做出的成品常常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湿坯是完整的,干透就裂开;干透还是完整的,烧完也裂了;烧制后,釉色出现色差也是常有的事。”陈嫣不得不反复试验,不断与温度、厚薄、釉色等较劲,积累经验。仅纹样刻画的刀法,陈嫣就苦练了三四年,刻掉了两三千个杯子。
作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陈嫣更是大胆创新,将“同安窑珠光青瓷”与“漳州窑素三彩”两项省级非遗技艺结合,烧制出技术难度极大的珠光三彩流连盘,在2020年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陈嫣在创作
如今,洪树德一家及其团队成员均掌握了珠光青瓷传统技艺,并且汲取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刻划纹的装饰技法,结合现代陶瓷审美方向,创作出更为多元化的珠光青瓷艺术产品。陈嫣说,出身陶艺世家,小时候可以玩泥巴,现在吃饭时一家人谈论的话题几乎都不离陶艺,“甚至还经常泡茶试杯,比一比哪件作品好”。
跟随“海丝”走向复兴
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最好的传播就是分享。
陈嫣说,与外公只专注于创作不同,身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她觉得美好的东西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有生命力。为此,在创作的同时,她积极参与“非遗大课堂”等教学,最近更是开了“陶瓷姑娘”抖音号,专门介绍非遗。他们还与一些茶企合作,把珠光青瓷作为茶叶的配杯,并带着珠光青瓷参加文博会、茶博会等各种专业展会,进一步开拓市场。
“很多人认为非遗离日常生活很远,我想消除人们的这种误解,让非遗走进大众日常生活。”她说,珠光青瓷在古时是一种常见的日用品,不应仅仅摆起来欣赏,而是要爱它用它、雅俗共赏,“珠光青瓷最美的时候就是与茶交融的阶段,令人沉醉”。
近年来,厦门致力于推进珠光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广邀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陈嫣表示,他们也正在计划未来以珠光青瓷为基点,逐步发展文化空间,结合最美汀溪+乡村文化旅游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用文化带动旅游,旅游带动文化,继续擦亮这张厦门的“文化名片”。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据悉,在2017年的海峡两岸文博会上,洪氏珠光青瓷(厦门)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还与厦门金车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了珠光青瓷产品的项目合作暨品牌授权仪式。双方携手结合复古烧制技艺和现代元素的功能诉求,开发禅茶系列、旅游伴手礼系列、商务定制系列等产品,并带着珠光青瓷参加泰国的文化巡回展,共同发扬珠光青瓷的文化。同时,双方约定借“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动珠光青瓷重走历史之路,恢复珠光青瓷在海丝历史上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