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厚植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泉州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市委史志室、市教育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在面向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整合红色资源,创新形式载体,融合传播途径,推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习教育热潮在青少年中澎湃涌流。
将红色资源 融入校园、融入课堂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坂里旧址、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晋江经验馆……连日来,全市大中小学校在开学“第一课”,纷纷组织学生收看泉州市首届“家乡红馆我代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特别电视节目及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展播,浏览量超200万人次。节目从课本到场馆,从场馆到屏幕,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让小细节映照大历史,引领广大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为了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让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泉州市开展了“家乡红馆我代言”青少年思政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以“代言人”身份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call,重温革命历史,讲述英雄故事。同时,主办方还录制特别电视节目《家乡红馆我代言》,作为开学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在全市展播,开展全程全息全效宣传,全面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的利用率、转化率,提升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家乡红馆我代言”系列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学好党史、讲“活”党史,只是泉州面向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全市各大中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做到“一校一案”、分类施策。如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将“3D打印”技术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黎明职业大学建设“刺桐鲤·红色印记馆”,讲好梁灵光、巴金等校友的故事;泉州一中在“闽浙赣、闽粤赣党组织会师旧址”建立“闽浙赣、闽粤赣”红色教育基地;全市少先队员开展了“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红色研学活动……
注重学习教育的线下体验、线上互动
线上党史问答、线下党史文化手工、长征线上线下云打卡……今年5月份以来,鲤城区源和1916园区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设了“线上答题+线下体验”的党史主题体验活动,“沉浸式”的互动模式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党课学党史,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在这里,孩子们既能体验活泼有趣的玩偶“网红打卡”、VR答题等线上活动,也能体验毛体书法临摹、入党誓词拓印、长征突围华容道、党史主题唐卡等线下活动。截至目前,体验活动已吸引6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地的社区、学校以及偏远乡村也都掀起学习热潮。
今年以来,各地以“智慧团建”系统为平台,创新“线上学、追忆学、寻访学”模式,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网上主题团课及“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学习活动,引导青少年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来学习党史。截至目前,共有11063个团支部和近52万人次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参与线上党史学习。此外,泉州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选拔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组建“学党史、忆初心、跟党走”党史学习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深入各基层少先队组织、革命基地、社区,开展党史故事宣讲。
引导青少年 体悟过去、面向未来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泉州市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体悟过去、面向未来,使其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宣传者和自觉传承者。
为切实帮助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泉州市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
暑假期间,广大师生以“读、研、赛、创、做”为抓手,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社会做好事”实践活动。同时,各高校还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宣传交流、教育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学业、亲情陪伴、素质拓展等)、传递微笑服务(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开展志愿者活动)等,近期深入课堂、校园、社区开展宣教、义诊、社区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近300次。
此外,泉州市还组织省市两级近百名青联委员、青商会员开展了20余场的“红色寻访”乡村关爱公益活动,足迹踏遍德化、永春、南安等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在寻访老一辈革命家英勇事迹的过程中,慰问乡村困难老党员,开展“我为社会做好事”活动。黎明职业大学创新性地将青年党史学习与推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成立了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振兴学院。目前,该学院与安溪县虎邱镇石山村、鲤城东鲁社区、宁德市赤溪村、三明市大洋村等签订共建协议,通过共享党课、建立“智囊团”、社会实践、科普宣讲、技能培训、入户帮扶等形式全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青年党史学习教育落深、落细、落实。
这些都是泉州市面向青少年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展示,也是青少年发出的“强国有我”的青春强音。( 陈森森 黄龙 林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