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闽清县海西汇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用产业化协作理念,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生产技术服务、农产品分拣加工标准化服务、仓储冷链服务和二次分红产销模式利益链接机制,探索出适合南方山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协作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合作社和各分社产业协作的服务好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推动特色果蔬的标准化生产,确保优质优价,农民增产增收。
闽清县海西汇农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闽清县东桥镇大溪村318号,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在该县各个乡镇设有分支机构27个分社,成员726户,中共党员85人,2015年3月9日经闽清县委组织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共闽清县海西汇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支部委员会。合作社总投资5810万元,目前合作社社员合作基地2万亩以上,投资仓储冷链加工中心占地面积13亩,建设保鲜库和冷库数1万多立方米,主要为合作社的成员提供各种果蔬,如柑橘、槟榔芋、白菜等分拣加工、保鲜冷藏和销售。
散户抱团,探索产业链协作社会化服务
2013年前,闽清县农民种植的果蔬基本无处销售,只能小规模的自产自销,把自家种植的果蔬经过初步加工后,以低价在县城农贸菜市场等地销售,例如柑橘每斤不超过五角钱、橄榄每斤不超过1元钱、萝卜白菜等蔬菜大部分每斤都不超过五角钱,以至于农民生活越来越困难,最终导致很多的农民弃农进城打工,农村慢慢的趋于老年化。为了打破这种贫困局面,成立了闽清县海西汇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生产技术服务和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社员统一抱团采购获得一手农资价格,优质优价为农户提供农资;合作社通过农资店、分社、示范基地协作,定期邀请农药厂家、农业专家和社员技术能手协作,开培训班和现场生产技术指导,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的生产技术服务、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实现产地生产作业标准化,改变了传统散户生产标准不统一、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合作社先后投资建设保鲜库,食用菌、芋头加工和柑橘分拣加工等生产线,社员生产的农产品通过社有农产品分拣粗加工车间和冷链,帮助社员存储加工柑橘、花菜、芋头、橄榄等果蔬农产品,然后统一定价销售,即解决了散户产品单一,没有标准化,通过冷链同时还延长了农产品销售周期。
瞄准市场,探索南菜北上
2014年初,为了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路,合作社党员及有销售能力的社员带领下,通过部分社员在全国各地大城市打工的亲朋好友,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进行市场摸底调查,合作社于2013年、2014年参加内蒙古和北京国际农产品展销会,先后与北京、呼和浩特市、合肥市、上海市签有果蔬食用菌销售合同每年均在一万多吨以上。通过这几年的慢慢摸索,已经有一支成熟的销售团队,平均每年每斤柑橘都可以3.8元以上的价格销往一线城市,每年平均保鲜2700多吨,现在随着保鲜数量增加,开始慢慢往二、三线城市摸索。
采用二次分红机制,激发社员能动性
2014年合作社开始进行果蔬保鲜包装运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销售,期间出现资金不足问题,保鲜技术差,很多社员怕亏本,都不敢投资参与保鲜冷藏项目,只有几个有能力的销售员和社员投资参加果蔬保鲜项目,那年投资参加保鲜的人向合作社社员按照每斤0.9元的价格,收购800多吨柑橘,进行保鲜,最后以每斤1.8元价格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社员每斤柑橘的成本为0.4元,每斤利润0.5元,合作社收入每斤柑橘0.9元。通过这一年的保鲜收入,2015年有更多的社员投资参加保鲜冷藏项目,同时合作社进行了二次分红,以柑橘为例:农户自愿以柑橘按照市场价入股方式,即果园每斤订购1.5元,采收10万斤,折合人民币150000元,直接投入到柑橘保鲜投资中,等柑橘销售后取得收入,除去成本盈余的合作社进行二次分红,按照每个人入股的比例分红,增加农民二次收入,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参与到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来。
新时代,新起点,新作为
目前,合作社在福州市海峡蔬菜批发市场设有2个销售部,生产基地有山地6800亩、农田6200亩,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气调冷藏保鲜库1万多立方米,冷藏保鲜柑橘、橄榄、食用菌、蔬菜10000多吨。2014年本社被原农业部评为“农业部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示范点”,原福建省农业厅、财政厅列入福建省农民创业园食用菌加工示范基地,橄榄获得“无公害产地证书”,“海西汇农”果蔬商标被评为福州市知名品牌。2015年获评福州市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合作社取得果蔬深加工生产许可证(SC认证),再次通过“海西汇农”福州市知名品牌,同年获评福建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福州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目前带动农户4000多户,配合采用供货订单、预付定金、产销联合等利益联结机制,保护种植户利益。在2019年农民日报社启动的第二届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评价研究和排行工作中合作社入选2019年农民合作社500强,位列5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