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木偶戏苦练“举捻抖”
2021-08-17   作者:赖全平 夏西洋   来源:福建日报

muouxi22.jpg

指导学生辨认木偶提线

宁化提线木偶戏,俗称傀儡戏,是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俗艺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据《宁化县志》记载,宁化木偶戏“唱腔大多为祁剧,也有京剧和闽西汉剧。民国初年,泉上廖得迪、朱锦宪分别从上杭、江西学艺回来,在当地组织木偶戏班演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后,又到水茜等地传艺”。

水茜镇沿口村距宁化县城30多公里,是个偏远的小山村。村民赖家麒今年52岁,现为永盛堂木偶戏第三代家传传人。1942年,赖家麒的爷爷赖蕴金成立沿口村永盛堂木偶戏班。木偶戏班农忙务农,农闲务艺。不演出的时候,赖家麒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精心打理家里10多亩地。

木偶戏戏班一般是两个人同台表演,3个人伴奏。宁化提线木偶一般身高在80厘米到90厘米之间,重达3.5公斤至5公斤。木偶戏行当与京剧相似,分为生、旦、净、末、丑,不同行当的动作有不同的规范。比如文官出场就要有整冠、排衣、撩袍、端带4个动作,生走八字步,旦走小碎步,而武打场面更加复杂,对操纵技巧要求更高。

表演时,赖家麒会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悬控木偶做出走、跑、跳、坐、骑马、坐轿、舞枪弄棒等复杂动作,赋予木偶艺术生命。“年轻人疾步快跑,小脚老太走路慢慢悠悠,动作和神态要符合人物角色。”赖家麒擅长线的抖法,轻重缓急适度,灵活自如。

农村有红白喜事请木偶戏班演出的传统,赖家麒常去宁化各乡镇,周边建宁、明溪、清流等县演出,每年在外演出160多天,表演剧目200多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木偶戏演出的黄金时期。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宁化会演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2016年9月,水茜中心学校将木偶戏引进校园,成立木偶戏社团,现有社员40多名。赖家麒被聘请为木偶戏社团指导老师,定期进校指导师生排练木偶戏。

“学好木偶戏要苦练‘举捻抖’三项基本功,‘举’功主要锻炼托举木偶的稳定性,‘捻’功重在训练操纵木偶的灵活性,‘抖’功重在操纵木偶的步伐。”赖家麒从最基本的举木偶教起,强调要通过举、拉、收、放、翻等动作和脚身的快、进、缓、舒等步伐表现剧中的人物形象。

木偶戏的提线技艺最为复杂。“要记住哪根线是哪个手指上的,先动哪根后动哪根,错一根都不行。”赖家麒指导学生练习木偶戏,要求学生先锻炼臂力,提线木偶一般从12根线练起,一直加到30多根。

为了适应青少年的观演习惯,赖家麒在木偶戏情节上融入许多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借助幕下操作演员的说唱与现代广播音响的结合,充分表现鲜活的木偶角色,呈献给孩子们一场场全新的视听盛宴。

责任编辑:小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