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新罗区境内分布有九龙江北溪流域、九龙江西溪流域、黄潭河流域,流域总面积2685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条,河道总长638km。有44座水库(含电站水库),25座山塘,其中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3个:梅花湖(万安水库)、白沙水库、黄岗水库。
近年来,新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主要目标和任务要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创建美丽流域等,全力改善区域内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畔鹭归来、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生态新罗。
明责任 共治水 构建河长常治新愿景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区各级河长积极行动,将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把巡、管、护、治等各项工作办实办好,不断推动河长制工作由“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
配强队伍,合力共治
全区构建了由6名区级河湖长、353名镇村两级河湖长、85名镇级河道专管员、314名村级河道专管员、28名河道警长,以及8名河道检察官和6名护河法官共同参与的区、镇、村“三级”协同治河体系,通过分级管理、分段负责,有效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治水”的工作局面。
履职尽责,携手共管
各级河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加强河道专管员管理,扎实开展巡河问河,实现河长管河治河常态化,每周通报两次各镇街河长、河道专管员巡河次数,有效提升巡河率,确保巡查到位、责任到位。今年以来共上传镇(街)河道专管员巡河湖记录 1.3212万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率达100%。
联合执法,从严共防
环保、农业、水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各成员单位,持续开展联合巡查、执法检查,深化构建河长制工作“命运共同体”,奏响河湖保护的“大合唱”。
今年以来,公安查处涉水污染行政案件5起,行政拘留1人次,关停非法采、洗砂场所2家,制止违法捕捞行为38起;环保立案查处7起,共拟处罚96万元;农业农村局共销毁竹筏14条、电鱼设备3台、电推网5支、网具90多张、地笼34个,竖立《渔业资源保护警示牌》10块。
优环境 重创新 谱写绿水青山新蓝图
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积极探索治水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河湖治理新活力,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有温度的“首善之区”。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
积极主动向上争取,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廊道建设、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废弃矿山修复、煤矸石综合整治等新罗区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项目,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实现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游同治,打造若干个绿色生态名片工程,实现河水变清、河岸变绿、生物多样、环境美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目前,新罗共有9个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入选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总投资10.8792亿元,9个项目已完成专家论证复审,各设计单位根据复审意见正在细化工程实施方案。
践行绿色矿山新理念
坚持“二宜”“三融”“五结合”理念;
“二宜”即“宜绿则绿、宜建则建”矿山因时因地因山制宜;
“三融理念”,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土地综合利用、复绿工程、公益事业建设三管齐下;
“五结合理念”,即“禁采与恢复相结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重点整治与建立青山保护长效机制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矿山企业参与相结合”。
经过八年多的生态修复治理,紫金山废弃矿山蜕变为一座生态主题公园、生态宜居新城,再造开放式公园景观2100亩,建成人工湖总蓄水面积约60亩。2019年,成功获评国家“AAA”景区。“紫金山矿区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是该市唯一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并予以全国推广。央视新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对此进行报道,报道了矿山生态治理及紫金山废弃矿区综合治理取得的多重成效。
利用新模式 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
龙岩市新罗区为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点可视化监控,创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调度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物联网等技术对猪圈内外的环境、化粪池、畜禽粪污、用水用电、粪污运载车辆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通过移动专线进行数据传输,跟踪猪圈粪污排放量、用水用电量、熟化池液位数据、畜禽粪污重量及其运输去向数据等,通过通信技术全面带动智能化的养殖生态,让所有监管基础数据信息在系统上运转流通,保障整个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在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所有养殖户提供便捷服务。
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520万元,并在全省生态农业视频会上作为典型发言,省农业农村厅将该项目作为示范进行全省推广。
运用智慧管河新技术
新罗区通过搭建智慧河流管理平台,与市生态环境局实现数据共享,不断强化河湖污染源精准排查,提升监管能力,便于及时全面掌握全区国、省控断面、小流域断面、重点乡镇考核断面等流域水质变化,为各流域水质波动问题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同时,充分运用市级河长制信息平台和河长、河道专管员巡河APP,发挥河道专管员在河长制工作中的“手脚”、“耳目”的基础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共上传镇(街)河长、河道专管员巡河湖记录1.8339万条,上传发现问题392个,已办结392个。
谋发展 助振兴 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建设目标,新罗区攻坚克难,以水施策,加强河流湖泊、人居环境方面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化推动小流域治理
2021年新罗区主要流域16个断面1月至5月优良水质比例100%,16条小流域优良水质Ⅰ~Ⅲ类优良比例100%。
其中小溪河治理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区河长办总结报送的《二十多年的“小黄河”是如何变清的——龙岩市新罗区以河长制为抓手推动小流域治理的实践》(小溪河水环境污染整治的成功经验模式),被省、市河长办推荐,并成功入选由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出版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向全国推介(全省仅3篇)。
长效化创建“1+7+7”治理体系
新罗区小流域治理创建了“1+7+7”治理模式,
“1”,牢牢把握全区一份创建规划,镇街一份生态规划,各流域“一河一策”,即统筹一份规划,分项分期分步骤实施。
“7”,以创建美丽小流域为抓手,带动全区小流域治理,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七方面一体化修复治理,实现治理从水里到岸上的统一。
“7”,以河长制为纽带,部门共同推进流域治理,即河长办、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林业局、水利局等七个涉水部门分工合作、一体推进,破解“九龙治水”问题。
目前,该模式已在雁石镇大吉溪得到实践,成效显著,该流域水质已基本达到Ⅲ类标准。雁石镇通过改变乡村人居环境,创建乡村旅游项目,提高乡村综合发展能力,实现生态效应与社会效应共赢,展现“吉山秀水,风景独好”的新形象。
规范化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及入河排口整治
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区推进工作及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清查工作,采取管网与处理设施并重,重点将全区集镇、沿江、沿河、人口密度大、各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纳入整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范围。
目前,共排查入河排口1016个,为全市第一个完成排查任务的区、县,并率先启动排污口整治项目招投标工作,聘请技术单位协助开展调查整治工作,对113个超标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按照“一口一策”开展治理。
同时,龙岩市新罗区已列入全省十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之一,并率先入选《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储备库》。
常态化推进河湖“四乱”整治
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以尽快解决遗留问题、遏制新增问题为重点,以集中排查、立行立改、动态清零为要求,采取自查、排查、暗访等形式,形成问题清单下发至各责任单位,今年以来,共自查17个问题,已整改销号15个;压紧压实采砂管理责任,在区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采砂4个责任人名单;上半年办理采砂许可证1本;受理9个涉河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的报备。
抓宣传 造氛围 共筑人人参与新风尚
“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新罗区不断增强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爱护生态环境意识,营造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河湖课堂进校园
今年5月29日,区河长办联合龙岩一中,为该校高一年级学生开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职业生涯规划宣讲活动,鼓励青年一代学子积极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河湖故事人人讲
开展“河长杯——同护母亲河 共享新罗美”征文大赛,组织社会各界群众和全区中、小学生以建设、治理、保护或展示美丽河湖等为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文笔去记录身边河流的变迁以及爱河护河亲河的动人事迹,把人和“母亲河”的和谐相处、唇齿相依、情感相连、梦想寄托予以体现, 充分展现新罗区的优美生态环境、风土人文和水经济的发展。
河湖镜头展美景
为推动新罗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知识深入人心,加强市爱河护河意识,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果人人共享,举办“保护河湖 建设生态幸福新罗”主题摄影大赛。目前,该大赛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河湖长制入人心
开展志愿者护河、巾帼护河、河长制宣传进社区、进广场等活动,向群众发放《福建省河长制规定》、《龙岩市实施河长制条例》、《“保护母亲河·净河”行动倡议书》等相关资料,讲解河长制相关政策要求,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保护水环境,形成全民护河的良好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