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圆满闭幕。从泉州申遗成功到重庆五里坡入列,再到各种边会中关于中国遗产保护的理念阐释和案例实践,都让世界充分感受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福建案例和中国智慧、福建经验。这场大会是中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更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福建特色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中国在不断因应世界的变化,世界也在不断适应中国的发展,国际上客观看待中国的声量越来越大,理性点赞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多。不过也要看到,中国与世界依然存在信息流进流出“逆差”,以及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之间的“反差”。
讲故事是打破信息壁垒与刻板印象的最佳方式,讲好一个故事胜过万千大道理。以福建为例,现有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泰宁)、“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5处世界遗产,其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景观、丰厚独特的历史遗存、穿越时空的人文之光和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承载着突出普遍价值,传承着历久弥坚的文化自信。福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实践和经验,就是向世界讲好福建故事和中国故事的鲜活题材。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要在保护传承中展现责任担当。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其中流淌着活起来、潮起来、燃起来的人类文明之光,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让遗产保护的中国故事在不同文明语境中广泛传播成为可能。我们要让事实说话,尤其是要生动讲述及时修缮鼓浪屿八卦楼、保护三坊七巷、炸药包下抢救万寿岩等一系列可信可爱可敬的故事,展现世界遗产守护者、传承者和传播者的鲜明形象,展现“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要在路径创新中突出独特价值。欲扬其美,须知美之所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既要有创新性,也要有可复制性,相关经验才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借鉴推广的必要与可能。我们要突出立法保护、制度改革、传承接续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准确传达诸如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成果,传达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生态建设特别是扶贫开发事业有机结合取得的多重效益,传达保护理念进课堂、贴近青少年的传承努力,体现中国在遗产保护中的制度优越性和独特贡献,从而为世界各国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要在中外融通中构建中国表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要特别注重把握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既要“说理”,也要“陈情”,从而传递出中国故事的感召力与说服力。比如,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和泉州的联系,加德纳夫妇和鼓岭的情缘等,都是足以打动人、感染人的真实故事与真实情感。既要“自己讲”“别人听”,又要推动实现“别人主动讲”,才能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让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更多为国际社会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