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陈裕清出生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下亭顶码自然村。他是台湾政界、文化界、新闻界名人,晚年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
百年后,陈裕清的故居里走出三代人,他们秉着“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家训,或从事木雕,或泥塑,或专攻版画,刻画艺术世家传奇。
自由与激情
这个暑假,邓佳蓉为外公陈国华画了一幅肖像,笔下的外公有点鲁迅范儿。4年前的那个暑假,陈茂山也为陈国华描了一幅像。作为长孙,他眼中的爷爷柔和,充满温情。
这两位年轻人,一个出生于2002年,一个出生于1997年,在校学的都是与美术相关的专业。他们俩的交集陈国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传承人。
1950年,陈国华在现为陈裕清故居的小院子里出生。在陈国华的印象中,孩童时候,家中有不少书籍,都是伯父陈裕清留下来的,其中还有好几本精美画册。“那个年代资源比较少,打开画册看到那些图,我觉得太美了。”陈国华说,这种润物无声的滋养变成兴趣,奠定了他后面的路。
陈国华提到,早先家里堂前供有一尊观音像。念小学的时候,有天,他偷偷把那尊像画下来。爷爷看到了,大为吃惊,找出家里的好笔好纸,都给他用。很快,远近都知道,村里有个小孩画画很厉害。
1972,陈国华以临时工的身份,从莆田县文化馆进入莆田工艺一厂。那些年,陈国华感觉自己有无限的激情与能量,常常在夜里构思人物,白天拿起刀,与木头石头“对话”,一做就是50年。
陈国华育有两子一女,他把爷爷给他的那份自由放在下一代身上。很快,他在3个年幼的孩子身上,捕捉到了他们对画画相似的热爱。“我有意识地鼓励他们画,每天放学回来,一人创作两幅。”陈国华说。
天底下当父母的,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陈国华感慨3个孩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创作这条路,扎实的基本功是工具,人的激情可以为作品增添韵味,这是作品的关键,是加分项。”陈国华说,幸运的是,这3个孩子都怀有创作的激情。
成就与突破
23日傍晚,陈国华祖孙三代人聚在陈裕清的故居内。
“我们坐在一起,三句不离本行。”陈国华笑说,画画、雕刻,就是他们的共同语言。他谈自己年轻时的乐事,也谈灰心失败的事,以此来勉励后代。聊天中,他反复强调,创作必定是先求好,再求快。“刚开始,我们可能输人家一截,但别担心,掌握了规律,后面会赶上去的。”陈国华说。
陈茂山说:“有时候也会感到压力,因为爷爷、父亲一辈的成就摆在那里。”
陈国华才华早露。1982年,其创作的石雕作品《关公和周仓》《关公读春秋》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优质奖(金奖)和全国二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莆田市工艺美术界获得最高奖第一人;1990年,他创作黄杨木雕作品《醉》,获省政府举办的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银奖,为该届木雕作品所获最高奖。
以陈国华之女陈阳妹命名的莆田市陈阳妹木雕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目前莆田工艺美术界唯一一个女性木雕技能工作室。陈国华之子陈春阳、陈春晖兄弟常年联手合作,斩获国内工艺美术界多项大奖。
2020年,由陈春阳联合陈春晖、陈茂山创作的抗疫雕塑作品《国有难勇向前——钟南山院士》入选《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也获得了年度省“抗疫情·福建非遗在行动”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奖。自此,陈春阳之子陈茂山开始崭露头角。
今年5月,陈茂山的作品《高山仰止》获省第十届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铜奖。上个月,他的水印木刻作品《山言·不渝》入选中意青年艺术双年展。
生长在艺术世家,有便利的地方。“在我创作的途中,他们会给我提供一些思路。”陈茂山说。但更多的时候,他喜欢独立思考,注重将传统文化符号内化,在作品上强化自己的思想观念,多体现自我。
家国与情怀
陈国华向来爱看书,专业书常翻常新,四大名著中最爱《三国演义》,书中故事信手拈来。“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任何一个行业,没有知识积累,是很难走长远的。”他说。
观察陈国华的作品,他一生中钟爱岳飞、关公等历史人物,特别是对关公崇拜至极。“因为他是从草根奋斗出来的,而且他讲仁义。草根胸怀国家,为之奋斗,这种精神到现在依然值得学习。”他说。
长期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陈春阳两兄弟也偏爱塑造具有传统内核的形象。“父亲是用传统题材表达他的爱国情怀,我们是以现当代人物为主角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陈春阳说。
陈国柱故居、闽中司令部革命纪念园……在莆田诸多红色景点、场馆内,有心者会发现,兄弟俩以“陈氏工艺雕塑”技艺,将“雕”与“塑”有机融合,创作了大批莆田城市雕塑。
在这诸多作品中,有一尊雕塑是在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内,描绘的是一个母亲在挑水、旁边围着几个小孩子的场景。陈茂山说,这种创作表现出来的乡土观念,很能打动他。
多年前,陈国华发挥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作用,携陈春阳、陈春晖一同创办莆田市顺源美术雕塑院,培养工艺美术技术后备人才,带出徒弟数千名。
现在年纪大了,陈国华不得不向身体妥协,比如书看久了就犯困,坐久了腰背酸得僵硬,可一旦拾起画笔拿起刀,激情还在。
最近,陈国华正在创作寿山石雕排件《福禄寿》。天气热,在老院子的门口,他套上工具服,一手锤子一手工具刀,不一会儿汗就淌下来。不远处,两名学徒正在用泥塑创作孔子72位弟子。陈春阳一边指导一边说:“他们前后跟了5年,已经很能抓住人物的神韵,前途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