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岩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走出一条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全市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共1.95万家,其中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达1.6万家,销售农产品等经营收入达55亿元,家庭农场已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聚焦党建引领“谱”新篇
“小农场”撬动了“大变化”
家庭农场能不能发展,党建引领是关键。龙岩市坚持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家庭农场的结合点,注重把党员培养成家庭农场主、把家庭农场主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家庭农场主培养成村组干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家庭农场深度融合。据统计,全市示范家庭农场主党员占比50%以上,尤其是新罗区示范家庭农场主党员覆盖率达100%,党员成为带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如:上杭县通贤乡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石英,大学毕业返乡创办同福源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省级巾帼示范基地”,每年举办培训讲座5场以上培训人数超600人,成功培育养鸽大户13户,带动300多户村民从事肉鸽养殖,是典型的“产业带动奔小康、组织带领树形象”的家庭农场。如今,肉鸽养殖已成为岭头村的支柱产业,2019年岭头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聚焦政策扶持“添”活力
“小保障”发挥了“大作用”
家庭农场发展要驶入“快车道”,政策扶持是强大支撑。2014年龙岩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2020年又制定出台整市推进家庭农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优先安排家庭农场实施各类涉农项目,政策性支农资金向家庭农场倾斜。从2014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给予3-6万元的资金扶持。各县(市、区)也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培育一批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40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市级财政2020年至2022年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00万元,建立农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基金,鼓励贷款担保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评级,对评为高素质农民的家庭农场主给予贷款贴息,优先享受政府已出台的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土地流转、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2020年全市共有1214家家庭农场获得担保贷款1.5亿元,814名高素质农民获贷款贴息补助341万元;农业银行为家庭农场提供低利息、免抵押、无担保“金穗快农贷”等融资1.2亿元。三是规范土地流转。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通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保障家庭农场用地需求。截至2020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76.66万亩,流转率40.46%,其中家庭农场流转面积18.95万亩;全市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达73.17万亩,场均经营37.52亩。
聚焦人才支撑“夯”基础
“小切口”做出了“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全面提升家庭农场主素质。一是着力下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先手棋”。把青年农场主作为高素质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训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分批选送接受“四免一补”三年非全日制涉农高等职业教育,保证家庭农场主每三年至少轮训一次。示范家庭农场主均已取得高素质农民资格,有56人获农村实用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张雪惠等9名家庭农场主事迹入选《福建高素质农民典型风采》。二是着力支持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出台大中专生返乡创业典型评选办法,注重引导农村大学生、台湾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等返乡创业、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全市累计扶持786名大中专生回乡从事农业创业。如:上杭县返乡创业大学生梁永英创办的聚胜家庭农场连片规模种植优质稻869亩,是全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场之一,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梁永英被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授予“农村创新创业明星”称号。台湾农民张元豪2020年在长汀县注册成立“长汀县煜量家庭农场”,种植台湾高山茶、贵妃茶380亩以及樱花、红枫等景观树,成为福建省首家台湾农民家庭农场。三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自治组织。“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志农村发展、农事小有所成的80后涉农返乡创业大学生”为基础群体组建龙岩市新农人协会,发挥其推动新农人成才成长和增强带农惠农能力作用。协会现有会员164名,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济组织164家,涵盖畜禽、水产、果蔬、中药材以及加工类、种养结合等多个领域。
夏收期间,梁永英的家庭农场里,收割机在抢收水稻。
聚焦服务管理“提”质量
“小服务”助推了“大发展”
家庭农场能不能持续健康运行,配套服务是重要保障。龙岩市着眼解决家庭农场“急难愁盼”,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家庭农场提质增效。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建立了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财政、市场监管、林业、供销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家庭农场综合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注册绿色通道。2013年市工商部门便在全市设立48个绿色准入通道,为家庭农场提供咨询、受理、登记、发照专人专办“一站式”服务,实行免收登记费、优先办理、上门年检“三优惠”措施。三是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强化名录库管理、辅导员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管理、标识标牌管理等,促进家庭农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四是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组建特色种植技术、优势畜禽技术、名优渔业技术、农业政策宣传等4组“红土先锋”农业技术专家服务队,帮助解决农业技术难题。支持科技特派员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指导、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推进示范家庭农场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为家庭农场主“传经送宝”、提供“智慧锦囊”。上杭县太拔苗钰坑种养家庭农场在龙岩综合试验推广站团队专家的指导下,2020年单棚灵芝孢子粉产量比上年增产了近30%。
聚焦典型示范“增”动能
“小优势”转成了“大动能”
典型示范培育的家庭农场是现代高效农业的“引路人”,辐射带动小农户开展技术革新,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是开展示范创建。以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三级联创”,总结推广不同类型和规模家庭农场的示范典型,全市共培育示范家庭农场880家,其中:省级194家、市级369家,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市卫计委、扶贫办、共青团、妇联、残联等有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责,也相应开展了计划生育、扶贫、青年、残疾人、巾帼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共促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推动品牌建设。支持家庭农场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对申请并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品牌创建的家庭农场予以奖励。截至2020年底,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家庭农场352家。三是带动脱贫致富。以家庭农场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为贫困户强底子、找路子、挣“票子”,实现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互赢,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据统计,龙岩共有198家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6975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永定区源华家庭农场等19家家庭农场被龙岩市评为激励性扶贫示范场,获人民日报刊发通讯《政府激励咱努力,脱贫没问题》点赞。
聚焦产业联合“谋”发展
“小特产”升级了“大产业”
注重围绕“7+3”特色优势产业和“八大珍、鲜、干”等特色产品,推动家庭农场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了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是组建家庭农场联盟。全省首家家庭农场协会——新罗区岩山镇家庭农场协会于2013年成立,现已从最初的58家家庭农场会员辐射带动100多家。协会与龙岩商会签约合作,开创了岩山水果直销和采摘游的新模式,打造岩山生态休闲农业的精品乡村名片。上杭县宏泉生态家庭农场主钟树权联合48家家庭农场成立龙岩市首个果业商会-“观音井同心果业商会”,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等方式,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把一座满目崩岗、水土流失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一座“万亩果园、千亩梅园”的“花果山”,成为省内外闻名的上杭观音井国家级三A级景区。二是创建家庭农场示范区。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推进家庭农场集聚发展。如:在省级现代产业园漳平现代茶叶产业园区,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茶产业示范区创建,仅漳平市南洋镇工商注册的茶产业家庭农场就达521家,打造了茶叶种植、采摘、休闲观光、农业科普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综合体,让老百姓手中的“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三是构建家庭农场圈状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家庭农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初步建立家庭农场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如:上杭县稔田镇家庭农场蜜柚产业圈以34家示范家庭农场为排头兵,366家家庭农场紧紧跟随,100家家庭农场与上杭县蓉湖蜜柚合作社紧密合作,形成促进蜜柚产业发展的“新雁阵”,进一步拓宽了蜜柚产业发展链,该镇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全国农业产业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