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治水,为一泓清流
2021-06-07   作者:何金 李向娟   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泉州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因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以全省唯一、全国8个地市之一的身份上榜2020年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名单。

泉州当地共有大小河流430条,总长度超5000公里。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泉州市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全市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流域水质明显提升,连续4年获全省河长制绩效考评第一名。

源头防控 综合治理

安溪,是泉州母亲河晋江上游西溪的水源地。行走在安溪县龙涓乡,溪流水清岸绿。

“水干净了,空气也不臭了。”在龙涓乡灶坪村下马水角落,正沿着溪边散步的村民陈火生说,河道经过整治后,重现碧水美景,“若是以前,溪边都不敢靠近,更别提散步了”。

近年来,龙涓乡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注重源头防控、多措并举,重拳整治水环境。下马水角落过去是一处畜禽养殖点,养殖生猪40余头、鸡鸭300余只,污水直排入溪,对流域水质造成严重污染。整治行动开始后,乡政府出台综合整治方案。副乡长苏灿荣介绍,考虑到养殖点违规搭盖建筑拆除工程量大,便委托专业施工队伍协助养殖户进行拆除,施工队出动70人次,耗时3天将养殖点所有违规建筑清理完毕,并将土地整理成畦,实现复耕复垦。

永春位于晋江东溪上游,也是泉州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为建立整治水环境的长效制度,县水利部门与县纪委建立联合约谈问责机制,与县检察院建立联合督办机制,定期开展纪委监督、检察督办;与县效能办建立联合考核机制,将河长制作为考核单项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出台《河长制日常考评办法》,按照“三随机”原则,对乡镇河湖管护情况开展“月考评”,考评结果在电视上“倒序公布”,倒逼乡镇河长履职尽责,保障河湖长制工作落实见效。

“另一方面,就是创新办公机制。”永春县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河长制日常工作需要,综合执法、环保、农业、水利、住建等职能,打造集日常办公、指挥调度、执法联动、水质监测、公众参与于一体的县乡河长办,建立人员集中办公、业务有效衔接、河长指挥有力的常态办公机制,使水环境整治从过去的零敲碎打、单打独斗走向综合治理。

“四双眼睛” 盯紧河湖

河长在岸上走、巡逻艇在水面游、无人机在天上飞、电视云平台实时监控,它们是泉州河长制治水的“四双眼睛”。

2020年,泉州创新施行“河长令”“流域河长令”,并签发1号河长令,在全市开展以提升流域水质、整治河湖“四乱”为重点的“碧水清河”专项行动。各级河长积极行动,直插河湖岸边发现“老大难”问题,使全市3200多个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清理整治。2020年8月,晋江西溪流域河长签发全省首个“流域河长令”,抓住久拖未决的河湖问题,精准攻坚,半个月啃下2个“四乱”硬骨头。

为做好水质检测、污染源排查等,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制度、有经费、有巡河交通工具、有水质监测设备的“六有”标准持续打造基层河长办,新建了11个河长办标准化试点,购置巡逻艇等专业设备在水面“问诊”河体。同时,泉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小型水库社会化(物业化)管理”模式,依托第三方开展日常考评、水质监测、污染源排查、水面保洁等工作,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目前,已实现镇村管理的326座公益性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全覆盖。去年,泉州共投入3900余万元,委托第三方社会化管护河道1900多公里、湖库400多座。

此外,泉州还发挥无人机和电视云平台的作用,随时监控河湖水质。去年,全市无人机巡河里程数达3600多公里,实现多角度动态俯瞰河面。13个河长制电视云平台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通过电视,群众可以看到河流的“档案”,还能实时监控部分河段,犹如“第四双眼睛”。

“四双眼睛”相辅相成,盯紧河湖、及时发现问题,让水环境实现无死角治理。

河长学院 提升能力

2019年,泉州成立全省首个河长学院——泉州河长学院。河长学院选址洛江流域入海口处,并开始为各级河长“充电加油”,让治河工作从“凭经验”变为“靠专业”。河长学院通过常态化的履职培训,交流探讨河湖治理经验,以提升各级河长的履职能力。

据了解,泉州河长学院每年至少安排6期培训。培训课程包括政策解读、理论引领与实践实务三大模块,通过多角度教学,全方位提升各级河长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河长学院还以泉州师范学院相关专业师资为基础,联合省内外高端专业人才,对泉州市水域资源及周边地域环境生态开展基础研究和动态跟踪监测调研,构建各级河长培训课程资源库,为构建泉州市科学治水体系和长效机制献计献策。

“以前,只知道谁来做、做什么。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我们知道了要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参加完培训的一位河长说。

泉州还不断探索借智治水路径。去年,全市共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10个河湖长制课题研究,全市7所高校课题组参与调查研究,查找问题短板,提出流域治理保护对策及建议。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