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缭绕的山岚,葳蕤茂密的树林,古色古香的村寨……细雨绵绵之中,不少游客撑伞在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游玩、拍照,五颜六色的雨伞点缀着雨雾中的畲风古建筑,别有一番风味。
半月里村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纯畲族村落,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先后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近年来,半月里村充分发挥畲族文化优势,持续推进文化保护、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村。2019年,半月里村吸引了世界各地近15万人次来此旅游,连日来,每天仍有上千人到此游玩,一条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愈走愈实。
过去的半月里村因地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差,是个谁也不愿去的“穷窝窝”。
“以前村里的卫生环境脏乱差,古宅破败,群众生活困难,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畲族的起源,畲歌、节日等畲族文化也‘丢了’。”提起半月里这些年的美丽蜕变,半月里村党支部书记雷国胜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半月里村组织村民集中学唱畲歌。每逢农闲的晚上,村里的年轻人便聚在一起,向会畲歌的长者请教,并将学到的畲歌教给家人;村支书雷国胜等人还以讲故事的形式,时常与村民交流畲族的历史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渐渐地,畲族文化被传递到每位村民心中,许多村民自发成为畲族文化的传承者,开始守护一方古韵,留住一片乡愁。
半月里村文化资源丰富,村里龙溪宫、雷氏祠堂、举人府等三组清代古建筑共占地3000多平方米,具有很高的畲族文物研究参考价值。然而,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古建筑面临日渐损毁的困境。要发展半月里村,村里的古建筑是去是留?经过几番讨论,村民们达成共识,决定集体搬迁至隔壁的“半月里新村”,空出村里的古建筑群落,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探索旅游发展之路。
2008年,在省、市、县主管、相关部门领导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下,半月里村开始对畲风古建筑进行仿古修缮。之后几年,半月里干群共同发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逐步完成景区环境的整体规划与提升,完善村落“五通”建设、入村古官道和村口广场整修、文物保护馆修建等工程。昔日脏乱差的传统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接连获评“省级畲族历史文化名村”“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路通了,古宅修复了,畲族文化得到妥善保护,来半月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雷国胜介绍,为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2014年10月,半月里村成立了霞浦县半月里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民们集体入股,以当摄影模特、群众演员和销售畲族工艺品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90多岁的村民钟月娇是半月里村出名的摄影模特,她经常身着畲族服饰与游客们合照,一个月能赚三五千元;雷柳灼夫妻俩在家门口就业,一面销售乌米饭、床头粽等畲族特色食品,每月增收两三千元,一面用心经营村里的休闲采摘园。“半月里的生态环境很好,这几年,村里建了采摘园,我们每家每户在里面种植橘子、柚子等农产品,游客可以体验采摘,或带些土特产回家。”村民雷柳灼说。
近年来,半月里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旅游景点区位优势和特色食品工艺技艺,深挖民族特色食品药膳、工夫茶、糍粑、酿制药酒等技艺。由于这些食品制作成本低,价格合理,深受游客的青睐,闲置在家的村民只要肯花“功夫”,就能增加家庭收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半月里村还大量引进地瓜、茶叶、食用菌等新品种,并建设占地约10亩的景区停车场,带动经济增长。2017年,包括钟月娇、雷柳灼在内的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昂首阔步向小康生活迈进。2020年,半月里的村财收入达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800元提升至2万余元。
一路走来,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到游客络绎不绝的网红村,半月里村向广大群众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目前,半月里村正在继续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不断提升整体形象。“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一个畲族风俗表演队,表演畲歌、舞蹈等,让半月里的旅游业态、内涵更丰富。”雷国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