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亲自推动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自2017年底以来,第五批福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真抓实干、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推动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党群社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成效明显。为讲好驻村故事,弘扬驻村精神,本网首批推出省派福州、莆田驻村干部系列相关报道。
中国福建三农网3月16日讯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工程,也是一场十分艰巨的“大战役”。在注定载入宏伟史册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省派福州、莆田驻村党员干部领队林友隆带领22名队员拧成一股绳,上下一心、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盘活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中精力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助力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福建篇章。三年来,22个省派驻点村共引进资金2.4亿元,实施项目473个,村经营性村财(不含财政转移)收入由村均不足5万提升至25万,186户61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其中,有11村升级为省市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严于律己抓党建,筑牢堡垒作用强
一名派驻干部是一面旗帜,引领出一条条脱贫致富新路。
“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林友隆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让党组织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他带领22名驻村第一书记组织驻点村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践行初心使命转化为工作动力;严肃组织生活,抓实“三会一课”、党日活动、优秀党员评比等载体;坚持网格化管理,将党员编入村小组,党员带头干在先、冲在前;严肃党的纪律规矩,深入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延展。三年来,驻村书记们一手抓党建“软件”建设,一手协调“硬件”改造。2018年以来,永泰县溪西村建起占地162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服务场所,集办公、办事、娱乐、养老、公益于一体;秀屿区汀港村打造配套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办公,干劲十足;仙游县潭头村修通“连心路”,改善了2个自然村的紧张关系,也为农产品输出打通了“致富路”……
随着各驻点村争取的项目逐步增多,任务繁重,如何出现“不掉链子”?林友隆始终要求第一书记要严格把控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确保项目建设阳光透明,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切实增进群众福祉。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林友隆率先垂范,带领22名驻村干部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迅速集结归位,组建疫情防控先锋队,与基层干部并肩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并持续做好后续的复工复产工作。在口罩稀缺的2月初,林友隆更是自掏腰包从国外加急购买1000个口罩赠送给驻点村书记使用,确保“逆行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有效防范下,22个村实现零疑似病例、零确诊。在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省派福州、莆田驻点村共有1个村党组织、5名村书记获省级嘉奖。
“在这批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下,有力建强了基层党组织,有力密切了党群关系,有力提升了村容村貌,有力促进了乡村发展。”林友隆深有感触地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田野里、灶台旁、炕沿儿边、鸡舍内、厂房前……总能看到林友隆和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
小陈是莆田灵川镇径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父早年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她还有个弟弟,还在上大学。姐弟俩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一家生活较为困难。2019年,勤奋自强的小陈通过专升本考试,考上了泉州师范学院。但两个孩子的学费,对这个家庭来说,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驻村第一书记赵海滨为此四处争取资金,林友隆得知后,积极捐资并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助学,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每每提到这,小陈总是噙者泪说:“感谢好心人对我们一家的帮助!我会努力学习,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扶贫重在扶智。我们的领队非常关心我们的扶贫工作,还身体力行地帮助村里的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我们很受感动。”赵海滨告诉,领队带头为贫困村捐赠助学并非个例。三年来,林友隆本人和社会爱心人士共为9个驻点村15名应届特困大学生筹集助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
2020年10月,林友隆接到永泰樟洋村驻村书记杨雪梅的电话,得知她所在的村因近期持续干旱,山上水源枯竭造成村民生活饮用水困难。身为水利系统干部,林友隆立即向省水利厅反映,争取了15万元资金解决,获得当地一致好评。
像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小到物资捐赠,大到项目运作,林友隆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驻村干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在集体的努力下,各驻点村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道路硬化、老年活动设施、路灯亮化、饮水安全、美丽乡村建设等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年来,林友隆帮助争取水利系统经费70万和相关单位2455万元用于22个驻点村建设,夯实了乡村发展基础。
此外,林友隆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引导驻村第一书记“各显神通”,推动文化扶贫百花齐放,涌现出了淡油村的“法治乡村文化”、蒲边村的“蒲边夜话”、汀港村的“民俗文化”以及樟洋村的“中医药文化”等脍炙人口的文化建设典型。
产业发展拔穷根,脱贫致富后劲足
各村资源禀赋不同,贫困原因千差万别,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林友隆有着自己的见解——“定位精准”和“施策精准”。
林友隆告诉,“各驻点村应立足长远,团结村两委在驻村伊始做好三年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寻村庄发展定位,注重从本土人才培养致富带头人,发挥乡贤力量和当地资源,引进企业发展项目,优先壮大村财收入,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兴,农村兴。林友隆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鼓励队员们整合盘活乡村资源,通过农业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入股优质企业分红、光伏扶贫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对于缺乏资源条件的,鼓励加强联动“抱团”,通过“借鸡生蛋”“孵鸡孵蛋”等举措,来实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永泰县礼柄村成功种植出仿野生金线莲,变身致富“金叶子”;永泰县岭下店村依托山地自然景观和品质温泉资源,与外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3.5亿元,大力开发建设休闲旅游度假村;仙游县潭头村打造出“潭头蓝”品牌,创新开展营销行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城厢区径里村投资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和农产品直播平台交易中心,其中旅游服务中心租赁8年产生村财收益100万元。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虽然脱贫攻坚主战场面临疫情大考,但驻村干部们依然常抓不懈,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22个驻点村实施生产经营性项目23个,创办村级经济实体9个,引进百万以上规模企业3家。为破解疫情期间的农产品直销难题,林友隆带队开展第一书记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24万元。
组织关爱筑后盾,团队协作促振兴
三年来,林友隆像一个“贴心管家”一样,全力做好驻村干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驻村伊始,因为找不准帮扶方向,有些驻村干部不免有些受挫。林友隆总是耐心给大伙儿打气,“总书记鼓励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我们来历练就不是享清福,而是下功夫、干实事,我们必须想办法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为提高驻村干部在基层的“点对点、面对面、硬碰硬、实打实”工作能力,在省、市组织和农业农村部门的领导下,林友隆通过推行“业务培训”与“业绩晾晒”,双管齐下,切实提高了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精心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敢于攻坚的驻村干部队伍。三年里,林友隆深入到省派驻点村调研、指导工作75村次,帮助协调解决驻村干部项目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和资金渠道。召开驻村干部总结会或座谈会12次,交流工作,剖析存在问题,并部署下一步工作。为促进总结提升、比学赶超,年终他将驻村书记的工作总结、重大活动图片及大事记汇编成册。建立驻村干部工作交流群、学习群,向驻村干部传达上级精神、相关政策。严格驻村干部请销假制度,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全队做到遵纪守法,均无违规违纪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林友隆带领省派驻村书记赴浙江安吉县培训,及时将学习“安吉经验、做法”成果转化为实践,相关经验做法被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吸收使用。2019年11月,福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出台《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其中,为我省首创的《乡村振兴高、中、初级版村庄创建“千分制”考核办法》便是采用此次培训的总结成果。依据该办法,2020年福州评出5个高级版和64个中级版乡村振兴试点村,并由福州市委给予授牌表彰。
在抓好22个贫困村脱贫工作的同时,挂职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林友隆还力所能及地参与市局的相关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他积极参加市局分管的乡村振兴工作,在全省首次组织评选出全市69个中高级版乡村振兴试点村,为指导11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规范建设工作奠定框架基础;参加协管脱贫攻坚工作,参与省内三明组和全国云南组脱贫攻坚成效交叉考核,掌握好经验好做法,有效促进了驻点村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基层工作中,驻村干部们增长了见识,获得了历练,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真挚,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扶贫故事。三年来,22个驻点村在各级媒体上发表宣传报道383篇,其中国家级媒体33篇、省级75篇、市级91篇,13篇在学习强国上宣传,8篇在福建电视台或福建日报上宣传。仙游县伍狮村拍摄的公益视频《很酷的乡愁》(又名《春华》),在2020年“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中,从40多万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摆脱贫困,幸福小康”优秀作品奖。
结束时,林友隆说:“第五批省派驻村工作已接近尾声,所有第一书记都将回到各自的原单位,我们将继续保持驻村的工作激情,为乡村振兴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贡献一份我们应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