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2021-02-22   作者:刘燕婷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1.jpg

永春县霞陵溪清新流域。泉州市水利局供图

“在泉州,巡河是人在岸上走、测量船在水面游、无人机在天上飞、电视云平台实时在监控;巡河联动网越织越密,8部门联动让好想法变成好办法好做法;一所河长学院,10个河湖长制课题研究,让河湖长制工作向前向深探索;40座河长制主题公园,唤醒监测河湖生态的一个个‘末梢神经’……”近日,在福建省水利工作会议上,泉州市水利局局长傅春添以河湖长制为主题,做了典型做法的汇报。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大小河流430条,总长度5225公里,治理强度大。2020年,泉州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晋江流域14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小流域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3.1%,超过年度目标3.4个百分点;河长制标准化做法入选水利部19个河长制典型案例之一。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泉州河湖的风光变迁,人民群众可见可感。

“四双眼睛”相辅相成盯河湖

人在岸上走、巡逻艇在水面游、无人机在天上飞、电视云平台实时在监控,它们是泉州河长制治水的“四双眼睛”。

河长在常规巡查时,关注河水,也关注并治理河道这个盛水的“盆”,是河岸上的“一双眼睛”。2020年,泉州创新施行“河长令”“流域河长令”,并签发1号河长令,在全市开展以提升流域水质、整治河湖“四乱”为重点的“碧水清河”专项行动。各级河长积极行动,将河湖“老大难”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全市3200多个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的清理整治。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晋江西溪流域河长签发全省首个流域河长令,瞄准久拖未决的河湖问题精准攻坚,仅半个月就啃下2个“四乱”硬骨头。

河湖如同人一样会“生病”,巡逻艇在水中“诊脉”河体,做水质检测、污染源排查,是河面上的“一双眼睛”。管护好河湖需要制度、人员,也需要专业工具、设备,2020年,泉州实行河长办建设“一标准”,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制度、有经费、有巡河交通工具、有水质监测设备”六有标准持续打造基层河长办,新建了11个河长办标准化试点,让河面上的这双“眼睛”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为了确保小型水库有人管、能管好,2020年,泉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小型水库社会化(物业化)管理”模式,依托第三方开展日常考评、水质监测、污染源排查、水面保洁等工作,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目前,已实现乡镇村管理的326座公益性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全覆盖。据统计,2020年泉州共投入3900余万元,委托第三方社会化管护河道1900多公里、湖库400多座。

2020年,在泉州,无人机巡河里程数达3600多公里,实现多角度动态俯瞰河面,是空中的“一双眼睛”;13个河长制电视云平台,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通过电视群众可以看到河流的“档案”,还能实时监控部分河段,犹如“第四双眼睛”。

“四双眼睛”盯河湖,相辅相成,让河长制更好实现无死角治理,向着水清、河秀、生态美的目标迈进。

“联动网”让好想法变成好办法

治水是一门“立体治理”的学问,巡河联动在泉州正在向深、向广推进。

泉州市通过“河长一支笔”,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截至2020年累计打造了26个清新流域样板工程,完成投资15.5亿元。“河长一支笔”有效解决了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及项目、资金、工作碎片化等问题,整合了原本分散在住建、生态环境、农业、水利等部门的资源,在规划的引领下,由流域河长统筹安排、统一审批、统一实施。

同时,泉州市河长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城管局8部门联合制定了“河湖水环境损害事件联动处置工作制度”;市河长办、检察院制定“河长+检察长工作制度”;市河长办、公安局建立“河湖警长工作机制”,通过创设“法制咨询单”“联合执法商请单”“重点关注单”“催办单”,借力公安“雪亮工程”系统将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河段的视频监控接入智慧河长指挥平台,落实联动执法、联合督办工作载体,规范涉河涉水环境损害事件执法程序,进一步提升河湖监管水平。

这种由河长办牵头多部门联动的方式,让好想法真正变成好办法、好做法。

“学院+巡河治水”提升治河智慧

“河长,不光要眼里有河、心中有河,胸中更要有治河的智慧。”2019年,泉州成立了全省首个河长学院——泉州河长学院,选址洛江流域入海口处,并开始为各级河长“充电加油”,让治河工作从“凭经验”变为“靠专业”。2020年来,学院举办了两期河长履职培训班,以提升河长们的履职能力,而学院常态化的教学培训平台和宣传交流窗口,则成了河长们的“智囊库”。

2.jpg

泉州河长学院2020年第二期基层河长培训班。泉州市水利局供图

“学院+巡河治水”的模式,让理论与实践交织前行,一系列课题研究纷至沓来,指导着河湖长制工作向前探索。2020年里,泉州共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方面10个河湖长制课题研究,全市7所高校课题组参与调查研究河长制经验做法,查找问题短板,并提出流域治理保护对策及建议。

打造主题空间激活“末梢神经”

守护好江河湖泊,人人有责,人民群众可以说是监测河湖生态的一个个“末梢神经”。

为了让河长制能够深入民心,泉州市因地制宜打造河长制主题馆、主题公园、口袋公园、文化长廊,2020年新增河长制主题公园14座,累计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40座。这些润物无声的主题场所,让群众在休闲中潜移默化知晓“河长制”、参与“河长制”,也促使更多人自愿担任“民间河长”。2021年,泉州将建百座河长制主题公园,覆盖各区市县。

3.jpg

泉州台商区河长制主题公园。泉州市水利局供图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推动“河长制”到“河长治”的全面见效,2021年,泉州还将探索建立百名人大代表巡河机制,推进百个河长制标准化试点建设、百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