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2015-11-03   作者: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我国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因“人亡艺绝”导致的文化传承“断档”现象普遍,加强保护和项目扶持,促进非遗传承发展,需要更多新探索。

    了解到,“非遗进校园”成为福建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思路。

    千年南音在校园传承

    福建泉州市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南音是闽南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南音充分反映出中原音乐与闽南地方音乐特色的融合、渗透。

    据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介绍,1990年开始,泉州市教育局、文化局联合开展了南音进校园活动。如今,2009年出版的《泉州南音教程》已成为泉州中小学学生的南音学习教材。除购置琵琶、三弦、二胡等音乐器材外,包括农村小学在内的泉州城乡各小学均聘请了专业化的南音老师,受聘的南音老师有些是南音传承人,有些是专业从事南音表演的退休艺人。中小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尝试不同形式的南音课堂,从南音兴趣小组到南音辅导站,再到“南音传习所”,形成了较完善的南音传承系统。

    泉州市已连续举办23届中小学南音演唱、演奏比赛。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目前有10万青少年在唱南音。泉州师院于2011年设立了泉州南音学院,开创院校设立本科层次南音专业先例,2013年开始培养南音硕士研究生。

    除南音外,还有南少林五祖拳、拍胸舞等非遗项目也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

    以送促建推动非遗进校园

    福州2010年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据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杨凡介绍,福州的“非遗进校园”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编印宣传册、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传统文化艺术特点和传承情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二是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定期邀请非遗专家学者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讲授相关知识和传授技艺。此外,不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表演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

    据了解,经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几年的探索,福州市目前有80多所中小学校被市教育局、市文新局联合授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校”称号,全市涌现出福州教育学院附中(福州方言)、台江第四中心小学(茶亭十番)、台江实验小学(评话、伬艺)和晋安鳝溪小学(闽剧)等特色学校。

    据介绍,今后,福州市将有计划地把茶亭十番、闽剧、花灯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编入乡土教材,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爱福州、爱家乡的情感。

    据了解,今年以来,福州市非遗中心还创新形式,采用网上预约等技术手段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目前福州七县市已有15所中小学预约成功,福州市非遗中心在10月29日至12月24日分别在各个预约学校开展非遗摄影展、非遗知识讲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艺等活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储备后备人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