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实助 着力破题——省级贫困村德化县大铭乡金黄村的华丽转身
2021-02-08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金黄村位于德化县大铭乡西南部,全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近296人,拥有土地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仅有耕地339亩及近千亩毛竹林,是经济发展落后、组织建设软弱的“双薄弱村”,也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村。

图片6_meitu_2.jpg

驻村第一书记梁浩(左)入户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

2017年底驻村以来,挂钩帮扶单位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梁浩找准贫困症结,发挥部门优势,加强牵线搭桥,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至2020年底,金黄村村财年收入由2017年的0.7万元增加到23.4万元,增长33.4倍;村民人均收入由5680元增长至18850元,人均增加13170元;全村共脱贫8户18人,其中2015年底重新建档立卡的省定贫困户3户7人人均年收入达到22950元,高于脱贫标准线,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彻底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2019年以来,金黄村支部委员会被德化县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德化县“文明村”。

问诊把脉、找准路子,加快农村发展

一是定目标。通过进村入户,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全面摸清金黄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掌握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盼,摸清问题症结;中化集团、市国土资源局多次派出调研组深入调研,帮助理清思路、研究措施、解决困难;编制三年扶贫工作规划,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增收,力争三年内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实现省“三年内消灭村财收入空壳村、薄弱村”的目标。二是育产业。转变竹林抚育经营管理方式,分批次对金竹园黄连坑900亩集体毛竹林进行深翻改造管护,提高毛竹和竹笋产量,增加村财收入。引导村里积极融入乡党委打造生姜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动员村民及村集体投资入股由乡政府牵头成立的人铭富生态种植有限公司,村集体投入10万元到项目中,年底返还收益8万元,大大提高了村财收入。三是拓创收。紧扣“村集体收入”问题,整合各类帮扶资金,先后投资123万元在城关购买店面,并与上市公司爱尔眼科签订为期20年的租赁合同,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5万元;投入90万元入股县城投公司、县城市家园广场、县信用合作社、市金融控股公司,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9.25万元,多措并举下,年村集体收入达22多万元,成功摘掉了“村财收入薄弱村”的帽子。

图片4_meitu_4.jpg

集资购买店面实现稳定增设

牵线搭桥、攻坚克难,改善农村面貌

一是抓脱贫攻坚。重点关注省、市定建档立卡的8户18人贫困户,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及时掌握争取各类政策,开展“一对一”帮扶,采取扶持生姜种植、鸡鸭饲养以及光伏扶贫、对接公益性岗位、提供务工信息等方式精准施策,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际收入。如,针对省定贫困户、尿毒症患者苏金球“每年医疗费达13.8万元”的致贫根源,通过低保兜底、种植帮扶、医疗保障等量身帮扶措施,2020年该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7300元,比脱贫线高了12308元。同时,结合“准贫困户”、留守老人户等弱势群体实际,2019年成立了爱心食堂和爱心理发室,每月2日为留守村民免费理发,募集资金1万多元,每季度一次“爱心食堂”活动。每年组织卫生院为村民免费义诊,联系爱尔眼科医院免费为村民做白内障手术等。二是抓设施建设。通过“争取补助一点、自筹一点”的方式,投入15万元将旧村部改建为紧急避灾点;投入142万元拓宽硬化村部至黄连坑约3公里的“中化路”以及5.2公里长的角落道路;投入5万元安装村主干道的太阳能路灯18盏;投入32万元清理河道、修建蓄水坝,解决金竹园片区的农业灌溉用水。三是抓环境治理。大力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整治行动,投入70万元推进“厕所革命”,旱厕改水厕56座,建设公厕1座;投入7万元新建排污沟渠260米、垃圾屋5座,购买干湿垃圾分类桶100个;完成金竹园角落5栋房屋的立面装修及1座祖屋修缮;投入13.5万元在村部主干道及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绿化苗木,新建绿化花台16座,种植花草,美化环境。

图片2_meitu_1.jpg

村容村貌提升

着眼长远、树立导向,推动乡村治理

一是凝心聚力,形成合力。针对金黄村过去村级班子软弱涣散问题,在2018年村级班子换届中,第一书记梁浩把2名讲党性、能干事、会干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并选派村主任到南安英都镇霞溪村挂职学习,增强带头致富能力。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达标创星”活动为载体,与中化泉州石化公司党委、催化运行部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有力推动“三会一课”等制度的落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建规立矩,形成规范。成立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加强项目的管理协调、监督运作;设立扶贫开发资金专户,确保资金安全并落到实处。健全决策议事、“三重一大”、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决策听证、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三是创新模式,形成导向。注重帮扶资金、政策的统筹与运用,并向带动贫困户发展经济、稳定脱贫的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推行“党支部+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积极引导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种植黄精,由家庭农场统一收购,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合作社推动、群众参与的产业“合作联结”发展模式。探索解决公益活动“钱从哪来”难题,开展“一亩姜田”党员示范田活动,村集体划出一亩地用于种植生姜,所有收益用于村公益事业。在管理中,对党员参加姜田的种植管理等公益工作进行“积分”,并将“积分”情况纳入年终考核。2020年底,“一亩姜田”收获生姜3000斤,按市场中间价8元计算,可增收2.4万元,净收入达1.8万元,有力支撑了村里公益活动的开展。

图片8_meitu_7.jpg

爱心食堂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