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星空民宿”里看星星,听着蛙声喝咖啡,还可以看看书、骑骑车……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已是城里人体验慢生活、静心深呼吸的又一网红打卡点。
“原来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现在我们在家门口每月也有近3000元工资,而且比在工业园区打工轻松多了。”自从嫁到际溪村,李玉梅见证了旅游业兴起给小村庄带来的变化。
过去的际溪村是省定贫困村,2013年全村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而2019年,际溪村游客接待量超8万人次,实现户均增收5000多元,村集体收入达30多万元。
在泰宁,像际溪村这样的旅游明星村可谓遍地开花。2019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113万人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近年来,泰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静心之城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泰宁答卷”。2018年,泰宁首批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去年底,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一业带动,脱贫底气足
1月5日,泰宁县召开2021年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表彰了一批文旅产业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
每年县委第一号文件是关于旅游,每年第一个全县性大会都是旅游产业大会——这件事,泰宁已经坚持了23年。
地处闽江上游的泰宁,是千年古县、革命老区,山高、路远、地少。为保护环境,这些年,在招商困难的情况下,当地毅然拒绝了一批又一批有高污染风险的项目。
如何脱贫?泰宁选择了旅游。
心无旁骛抓旅游,脱贫有了产业抓手。
以际溪村为例,2014年,当地开始打造“耕读李家”项目,这些年先后引进9家企业共同开发,而乡亲们将自家的房子、资金、田地入股。“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使得资源变资产、民房变民宿、村民变股民。
“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在这里度过一段慢时光。”嗅到旅游业的商机,2019年,八仙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孔才,租用际溪村的民房改造成“星空民宿”,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村民也因此获益。杉城镇负责人告诉,仅旅游业每年就能为当地村民带来人均5000元的收入。2017年,际溪村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以全省第一的综合评分,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毗邻大金湖景区的水际村,通过“景区+农户”模式,组建家庭旅馆、游船、渔业“三大协会”,把农家改成民宿、渔船换成游船、捕鱼做成渔业,带动全村及库区周边村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崇际村则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以乡村投资、小组出地、村民参与的方式,把村民和贫困户吸纳进来,发展写生民宿、特色豆腐宴等业态,2019年接待写生团队3.2万人次。
如今,泰宁县已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及红色旅游村17个。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泰宁全县GDP的1/3以上,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1/4,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
多业融合,时时皆景处处可游
2018年,泰宁成为我省首批“摘帽”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摘帽”之后,如何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如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泰宁的答案是做好“旅游+”文章,以旅促农、农旅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泰宁正按照“12345”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一个主题(中国静心之城)、两个转变(由全省知名向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三大功能(森林康养、休闲度假、文体创意)、四大板块(滨湖休闲、古城开发、乡村旅游、高山安养)、五种业态(森林康养、特色民宿、影视文化、研学旅行、运动休闲)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这么冷的地方也能养殖热带鱼?”在下渠镇大坑村,一瓶瓶透明的微景观生态瓶内,水草、海螺、彩石清晰可见,色彩斑斓的热带鱼时静时动,引得游客们驻足观看,不时发出惊叹。
自上海返乡创业的闽华观赏鱼有限公司负责人洪金树从业多年,有经验、有渠道,他坦言,看中的是家乡越来越足的人气和更低的成本。
“因为投资成本低、资金回收周期短、能保价兜底,已有18户农户入股分红。”最近,驻村第一书记刘斌正忙着为企业争取开展大棚土池轮虫培养试验的经费。轮虫是热带鱼的食物,目前主要靠向外采购,一旦试验成功,几十名在外养热带鱼的村民就准备返乡。
旅游+特色产业,一个个乡村正摸索从脱贫走向振兴的合适路径。
共有3万亩茶园、30万只乌凤鸡、3000吨有机鱼、3000万袋食用菌、1万亩铁皮石斛……放眼泰宁,100余个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点、150余家农家乐、300余家民宿,一年吸引超百万人次游客。
打造“寻找泰味”公共品牌,设计统一的LOGO“康康”“宁宁”,开发了30余种文创产品……得益于“旅游+”,一产变三产,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文创产品。
时时皆景、处处可游,多业融合、产业兴旺。“十三五”以来,泰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786元、18484元,分别年均增长7.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