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先贤正气风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福安、福地、福人 古韩阳坂唯一村落莲池
2020-11-30   作者:何建斌 白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11月30日讯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坊巷,在岁月更替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她不仅深藏着文人的才情,温暖着市井的人烟。走进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的莲池社区,传统的村落形态、独具特色的风水意象、保存良好的古建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寻寻觅觅间,曾经的故事仿佛重现眼前。

图片1.png

莲池,是福安市中心历史人文融汇的古文化街区,是福安城区历史上儒释道的汇集地、革命根据地和爱国人士的摇篮,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一处凸显福安历代人文景观的胜地。宋朝状元梁克家在《三山志》中记载,湖边(莲池)为韩阳坂唯一村落。公元1245年,宋理宗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福安建县;1250年,县令林子勋在韩阳坂开凿莲池,引水治火,因此得名。

“醉踏甘棠桥上月,家家灯火夜攻书”,明朝福安知县孟充在莲池留下如此佳句。莲池拥有“两山一湖”,即金山、湖山和龟湖;“两宫一寺”,即学宫、七圣宫和三宝寺。历经沧桑变迁,目前莲池尚保存有“韩阳十景”之首的“龟湖夕照”,唐代以来的古建筑七圣宫、三贤祠、天后宫、基督堂、商会旧址等,以及明清古民居20余座,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文化点92个。

图片2.png

走进莲池学宫 品读儒学文化

福安学宫历史悠久,儒学兴盛、底蕴深厚,是培育福安历代先贤的摇篮。位于城南龟湖山上的三宝禅寺,历史悠久,为宋代学宫旧址,又名“湖山寺”、“龟湖寺”。《福安县志》记:“宋建儒学于此,元改为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知县贺学易重修、清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钱洙重修”。

图片3.png

“当年的学宫建制完善,规模壮观,由明伦堂、居仁宅、由义斋以及泮池、乡贤祠等组成。”据了解,宋淳祐五年(1245)县令郑黼创建讲学堂(县学)于湖山,明嘉靖十二年因飓风损坏,嘉靖十四年(1535)迁至重金山南侧建学宫。金山的学宫,是文庙和学宫合一的明清建筑群。因时间久远,多已毁坏。如今仅存的奎光阁为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阁为三层八角形建筑,是古代学宫祭天楼,现依然是福安文脉所在,尚存有多位皇帝的题匾等珍贵历史文物。

图片4.png

角檐下施角鱼、垂灯和象鼻,雕刻精美。奎光阁是福安历史上孔子庙(俗称圣人殿)唯一遗存建筑,也是福安市唯一一处木构楼阁式建筑,其建筑结构规模较大,外观形态美观,是一处珍贵的阁楼式宗教建筑。2004年9月,福安市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5.png

学宫儒学兴盛,崇学勤学成风,培养出了郑寀、郭文周、吴瑞焉、谢翱、陈从潮、刘中藻等众多历代福安先贤。其中,有“铁面青天”之称的郭文周,性格耿直,严明纲纪,敢于为民请命。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及第,授官中书舍人。在出任广东巡按期间,郭文周见粤地豪门贵族各霸一方,鱼肉百姓,便依法严惩,全粤纪纲为之一振。巡按期满,皇帝命其继续留任,广东士民大为庆幸。到他卸任离粤之日,两袖清风,百姓拦道哭送,并为之立生祠,人称“文周才识堪为台臣第一。”后因其冒犯奸臣严嵩,被贬官回归故里。宋代以来,学宫涌现出进士92人、举人40人,有53人151部作品传世。闽东革命先驱马立峰等在此举办夜校,开展革命工作。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呼应,城景交融”。传统环境观造就了莲池的文化氛围,学宫、寺庙、宗祠、韩阳堂等建筑完美地使儒佛道基督四大文化和谐发展,并且让廉洁、爱国情怀在此源远流长,深入人心,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图片6.png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革命精神

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占据福安西城大观楼,生员郭大科捐金募死士,携带粮食督战;壮士郭大乾奋身射贼中炮而死;廪生詹镐骂不就缚,被倭寇以剐死。四十一年,倭寇又侵略西门大观楼,知县黎永清令善炮者林八击退倭寇,后残寇被戚继光尽灭之。如今,城墙遗存,见证历史。

福安,作为闽东城市革命的中心,自1937年起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共福安县委(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福安专区(宁德地委行署)皆驻莲池,莲池红色革命文化前后延续半个多世纪,街区中现存中共福安县委旧址、党的地下联络站等遗址。

图片7.png

创办于光绪末年的湖山高等小学,福安名流刘宗璜、吴光庭等曾执教于此,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参与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冬,湖山小学部分学生在福安籍党的领导人郭文焕的号召下,捣毁了城郊部分罂粟苗,反对军阀政府和地主豪绅向农民征收鸦片捐;1929年夏,在北京求学的福安籍学生叶鉴青、缪邦镛等人利用暑假在家乡创办义务学校,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1937年9月,叶飞与郭文焕研究,决定重新成立福安县委,地点在莲池街李石庵家楼上,遗址如今尚在;1946年3月,福安县委在莲池组办新人书屋,以出售书刊为掩护,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站。

图片8.png

自1949年9月24日成立福安专员署起,龟湖寺一直是福安地委和专署机关的办公场所。其中,龟湖寺内的三官堂遗址为刘中藻殉节处。永历三年(1649)正月,刘中藻移师驻守福安,设抗清指挥部于龟湖山。清总督陈锦率兵10万包围福安城,久攻不下后,在城外挖沟、树栅,团团围困。4个月后,城中粮尽,中藻料回天无力,又恐决战后,清军屠城累及满城百姓,遂举册籍,开列府库钱粮数额清单,致信陈锦,示决死之志,吁请清军不要杀戤无辜百姓。四月十二日,刘中藻作绝命诗,吞金屑献身,所部将士从死者9700余人。“采薇有约休回首,正气歌成天地阴。”1995年,福建省委宣传部批准为刘中藻立碑于“福建爱国碑林”,为福建省百位爱国名人之一。

图片9.png

“家书抵万金。”在战争年代,一封家书不仅是最真切的牵挂,更象征着平安。1939年,出生于福安的王晋藩主动从戎,收到父亲家书一个多月后,王晋藩却在东洲岛战斗中以身殉国,那时他还不满18周岁。据1940年12月出版的《福建教育通讯》记载,王晋藩之父王景仁将抚恤金三百元捐献给福安县抗敌后援会。

刘中藻、郭大科、郭大乾、詹镐、王晋藩……这一批批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前赴后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满腔赤诚、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了爱国的精神实质。

图片10.png

推进街区建设 打造地域名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以及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历史文物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障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促进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莲池社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

图片11.png

据了解,莲池社区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始终注重对文化古迹的保护,通过规划引领,加强当地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城南街道莲池古街正在申报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启动历史商业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工程,并于2020年对外开放“闽东中心城市红色文化主题”微型展,多次邀请省内专家学者考察调研,规划街区建设、遗址修缮等工作。

“莲池不仅拥有红色革命、爱国主义、清正廉洁、学宫儒学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讲戏与福安银器锡雕等传统技艺,我们要把这些与古文化、古建筑保护相结合,进而让保护古建筑、守护古文化之情深植心中。”城南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既要做好文化古迹的修缮,又要把它们与历史文化进行梳理串联,推进莲池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具有福安特色的地域名片。

图片12.png

值得一提的是,莲池社区还致力于推动历史与商业、传统与现代相碰撞,打造多元文化展示平台,鼓励文创、古玩、网红餐饮等新业态入驻,让莲池社区安宁的居住环境与热闹的商业氛围、人文自然的旅行体验融为一体。坐落于湖滨北路的“一隅·花园餐厅”,今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回乡创业的90后女孩郑文洁说:“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开店,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且租用的这栋楼是文革时期的老建筑,历史文化感厚重”除了“花园餐厅”外,这里还有集手工创作、咖啡室、民宿于一体的文创空间、古韵莲池红色驿站、音乐沙龙“柒绪小院”……

莲池,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同的民间信仰与习俗在这里水乳交融、融汇共生,她彰显了福安人民的文化自信,承载着福安人民的乡愁记忆,是福安历史文化与建筑遗存的大观园。(何建斌  白冰)

图片13.png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