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犀溪镇:“文旅小镇”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2020-11-16   作者:郭晓红   来源:闽东日报

深秋时节的寿宁县犀溪镇,步步是画、处处皆景,一幅生机盎然的新时代乡村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在“状元故里”西浦古村,感受山水自然与历史文明和谐共生;在革命老区甲坑村,来一场追忆红色足迹,重走红军路之旅;在际武工业集中区,车间内隆隆机器声与厂房施工现场车辆喇叭声汇集成一部新时代的交响曲......

乡村承载着独特的田园记忆,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才能让百姓过得幸福又舒心。近年来,犀溪镇把握山海联动机遇,依托寿宁加快发展绿色崛起,深挖犀溪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唱好山歌,奏响水曲,围绕建设“闽东北繁荣经济工业重镇、廊桥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生态先行、产业引领、旅游带动、景镇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

文旅融合 开启全域旅游新篇章

沿着溧宁高速公路犀溪互通口下高速,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西浦村。

一大早,62岁的退休教师缪春明就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讲解西浦村的廊桥文化、状元文化和姓氏文化。在古色古香的景区里,游客们一路观看、一路倾听,感受着古村落独有的历史文化魅力。“这些年,越来越多人走进我们西浦,作为西浦村的一员,我很荣幸也有义务将西浦村推广出去,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西浦。”缪春明说。

地处闽浙两省交界的西浦村,是一个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当地崇学重教蔚然成风,自唐代以来,涌现出状元缪蟾及缪昌道、缪从龙、缪守愚等十八位进士、举人,因此又有“状元故里,进士之乡”的美誉。至今,村内仍保留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古文物。

因生态环境优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犀溪镇立足自身优势,巧借山水,紧紧围绕打造“廊桥文旅小镇”目标,为西浦村量身制定了“廊桥水乡、状元故里”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保护性开发木拱廊桥、古建筑、滨水杨柳带、鲤鱼溪等景观,建设集旅游观光、运动休闲、研学旅行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西浦景区、犀溪横石景区、犀溪漂流景区、犀溪九龙潭景区等旅游名片,使乡村旅游不断升温。

每年的5-10月,犀溪景区人头攒头,车辆往来不息。旅游事业的兴起,不仅带来了一批批游客,还吸引不少西浦青年返乡创业。在上海从事摄影工作的缪正带着复兴乡土文化的理想,返乡创办了寿宁县乡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统筹开发西浦研学旅游,与多所高校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旅游产品;并开办西浦村青年旅社、寿宁县山水相映旅行社、双浦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用新生力量引领村民致富。

随着西浦村旅游开发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浦村党支部建立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旅游业态发展运营机制,出台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措施,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公寓、开发旅游商品。利用大型活动为当地群众及低保户、精准扶贫户等低收入群体提供摊位进行销售自家制作的农副产品。同时,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本地农产品销售谋出路,引导农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土特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让西浦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西浦村2019年游客接待量达50多万人次,旅游产值近亿元,户均增收约1万元,村财收入达到15万元。眼下,犀溪镇充分发挥西浦村辐射作用,重点发展壮大泛旅游产业,提升区域影响力,着眼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廊桥文旅小镇建设进程,带动全镇各村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就业增收双促进

车间内机器轰鸣、厂房外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景象......这是日前在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里看到的建设场景。

际武工业集中区地处寿宁县与浙江泰顺县交界处,位于犀溪镇际坑村与武溪村之间,是寿宁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我省第四批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园区一期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汽摩配件、机械制造、金属标准件等制造业,主要承接浙南地区非污染型产业转移,目前已吸引30家企业入驻。2019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5%。

“目前我们正加快推进园区生活区、路网等项目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园区内企业转型,推动工业区可持续健康发展。”寿宁县温州商会负责人张宇芳告诉,园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已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基础建设、溪滨路工程地下管网铺设及山前大道路面硬化工作,生活区部分主体建筑也已封顶,预计明年底可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据介绍,为推进工业园区提速发展,犀溪镇持续紧跟山海协作战略部署,以打造“闽浙投资福地、山海协作典范”为目标,主动编制控制性规划,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招商引资,力推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盘活存量土地,着力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打造闽东北繁荣经济圈。

依托园区党群活动中心在党政、民情、公益等方面的丰富资源,鼓励支持温商企业“抱团”抓党建,把各企业的党员、职工聚集起来,建立统一过主题党日、优秀党务人员上党课等机制,为企业提供党务知识、典型培育、政策解读等方面培训指导。县级涉企部门收集整理惠企政策、办事流程,编制《企业服务指南》,积极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企业党组织联建共管的发展模式下,一个党建带产业、产业促党建的良性互动模式在园区内逐渐成型。围绕“共建共赢”目标,园区推动恒力、强宇石化、中都幕墙等企业党支部与所在地的际坑村党支部、武溪村党支部进行共建,实行村企“五心”结对帮扶机制。同时,园区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贫困户与入驻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免费培训。两年来,园区企业慰问困难群众20余人次,吸纳村民就业100余人,解决精准扶贫户就业16户21人。

福建恒力空调配件有限公司是工业集中区里第一家落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汽车空调系统及零部件,产品多销往海外市场。2014年入驻以来,企业带动了周边上百位劳动力就业,一些农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在企业的就业帮扶下,贫困户杨玉玲不仅脱了贫,还熟练掌握了职业技能,成为一名优秀产业工人。

产业的兴旺,不仅为乡村增添了“财气”,也让昔日冷清的农村恢复了“人气”。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外来劳动力的涌入也激活了乡村的发展活力,带动乡镇周边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在园区企业党组织积极引导支持下,际坑村、武溪村先后成立2家农业合作社、6家“农家乐”、1家物流公司,有效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夯实基础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还要实现“生态宜居”。良好的环境,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如今,在犀溪镇,一个个富有韵味、个性十足的美丽乡村不断脱颖而出,吸引着周边群众休闲观光游玩。

毗邻西浦村的甲坑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过去,受地理条件制约,甲坑曾是“六无”贫困村,也是全县49个贫困村之一。“村民出不去,游客更是进不来。”提及甲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村主任叶奶寿感触颇深。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甲坑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道路拓宽改造、自来水修复、改水改厕。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由麦田房产牵头筹集近1000万元,建设一条红色教育旅游路线;犀溪镇党委政府也主动作为,多方争取配套资金投入对甲坑村革命旧址的修缮和保护,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甲坑村的美丽蜕变,是犀溪镇居民享受发展红利的一个缩影。走进仙峰村旧小学,只见这个原本荒废的小学已被改建成幼儿园,教学楼墙上张贴着可爱的动物图案。“以前,孙子只能送到城关读幼儿园,我还要到城关租房,现在家门口就有幼儿园。”村民叶乃贵感慨地说。三年来,仙峰村民生事业迎来大发展,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污水管网建设、村委综合楼及文化活动中心等实事项目建设。

民生保障稳步提升,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以犀溪、西浦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他各村,犀溪镇党委政府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拆违治乱与全域无垃圾治理、乡村振兴相结合,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加强“两违管控”,加大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全面实施辖区水环境改善,完成犀溪、西浦、武溪、际坑等11个村的改水改厕工程和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建成日处理量500吨的污水处理站和公厕25座,完成犀溪双港至西浦段沥青砼路面改造工程,营造整洁、有序、文明、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

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犀溪镇持续加大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700多万元建设犀溪中学分校教师周转房及学生宿舍楼,投资780多万元完成犀溪中心小学教学楼项目建设;利用助学基金会平台,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困难学生,2019年共计发贫困户教育扶贫67人共计7.58万元。此外,通过公益性岗位、医疗救助、产业扶持等方式帮扶6户重点户,确保扶贫工作不漏一人。

当前,围绕“廊桥文旅小镇”这一特色品牌,犀溪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力布局青山绿水,加快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发展民宿和餐饮业,鼓励群众种植各类特产,继续维持好旅游品牌形象,努力打造集康养运动、红色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创意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特色文旅小镇,用奋进之笔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