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谋求普惠民生福祉
2020-09-24   作者:颜玉璇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环境就是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泉州笃定践行“两山理论”,因地制宜,持续绘就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蓝图。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尽快形成,让泉州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高质量描绘“新画卷”

“顶层设计”总揽全局。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正式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同时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发改委。领导小组从具体市情出发,立足高站位,制定出台《泉州市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的意见》,以高标准提出目标、重点任务以及42项改革成果清单,从重点任务深化,推进改革任务,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泉州样板”。

立法填补空白。为保护内沟河生态环境和传统风貌,2018年元月1日,《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通过立法为加强泉州市区内沟河管理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发挥内沟河的防洪、排涝、景观等综合效益。晋江、洛阳江是泉州的重点流域,更是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主要来源,流域面积占泉州地域面积的54%。其中,福建向金门地区供水水源就是来自晋江流域。为守护好民众的“生命之源”,2019年11月,《泉州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应运而生,牢牢守住了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高水平答好“民生卷”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泉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泉州市不少“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超进度完成。

2019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3533.13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加276.27万吨标准煤,优于“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序时进度19.95个百分点;2019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54%,单位GDP能耗“十三五”累计降低21.09%,比“十三五”目标任务多下降了5.09个百分点。

201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5立方米,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28立方米,双项提前完成“十三五”控制目标。

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让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字号”走在全省前列,这几年,泉州市深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出台《泉州市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实现流域、森林、海洋、湿地、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流域生态补偿方面,持续提高上游县(市、区)处置补偿资金的自主权,补偿资金从最初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亿元,累计下达流域资金17.55亿元;森林生态补偿方面,开展永春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截至2019年,共完成赎买(租赁、补偿)林地林木1.2万亩,林农直接受益超过3146万元,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此外,泉州市还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71.3亿元,预期绿色收益质押、林权抵押、光伏贷等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累计发放5.1亿元。

高起点孕育“泉州蓝”

描绘最美特色全景。从生态底色好,到绿色发展强,靠实业立市的泉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勇于破题制造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规律,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正向互动,初步总结出泉州“三全六化”模式特色经验(即通过实施全方位规划统筹、全链条生态提质和全社会协同共建的“三全”路径,形成集约化、创新化、低碳化、协同化、共享化和开放化的“六化”特色经验),实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之间良性互促的目标。

建设最美生态空间。三大山脉“荫”城、两大水系和海湾“润”民是泉州生态环境一大特色。2017年年底开始,泉州市提出了建设“生态连绵带”的构想,先行先试,以生态连绵带为抓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打造山水田园城市。目前,环泉州湾区域22个生态连绵带示范项目已全部铺开,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满足群众对城镇生态空间的需求。

打造最宜治理模式。(一)2019年,全力打好“流域综合治理、最美县城创建、全城植绿”组合拳的永春全域生态综合体模式,被选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第三批改革成果并复制推广。兴业、民富、水清、林绿、景美、韵醇,永春在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有效监管生产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泉州南安用上了一样 “神器”——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二)力行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坚持水土保持监管新模式,2018年,泉州南安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经过长效治理,水土流失率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48.41%下降到如今的15.72%。(三)以“截污控污、水质向好”为落脚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治理,探索建设清新流域模式,围绕“清新流域、生态两岸、富美乡村”的目标,精心打造样板工程建设体系,已建成的德化蕉溪、永春霞陵溪和南星溪、安溪虎邱溪等示范工程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从“无人守”到“两头护”,如今,河长制已经成为泉州市河湖管护的重要抓手,成为改善提升生态环境的重要推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构建‘三级五层双河长’组织体系,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江到小溪、从湖库到沟塘全覆盖,层层落实责任,变‘九龙治水’为‘河长治水’,实现河湖管护日常化、制度化,打破水环境治理困局。2019年,泉州成立全省首个河长学院——泉州河长学院,河长们“充电加油”有了新的助力。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