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上杭:家庭农场撑起新一代农民的乡村梦
2020-09-10   作者:王毅 林斯   来源:福建日报

作为有着3271家家庭农场的农业大县,近年来上杭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家庭农场的壮大。在这其中大学生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的人数逐步增加,这些新农人的加入不但提升了上杭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水平,更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抱定目标投身农业

大学学习动漫专业的阙友隆2014年回到家乡通贤镇大东村,创建了友润生态家庭农场。从成立伊始阙友隆就在生态和现代化管理上动脑筋:农场里不但配齐了各种农机具,还根据山地种植的特点设置了增压泵、配药池、大型蓄水池,258亩的山地果场依靠预设管线进行滴灌和喷药;连接不远处的养殖场的沼气液管道也在阙友隆的计划之中,同时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他还准备在果山上建一条山地运输缆车。大胆的农场设计让阙友隆做到了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成立短短4年时间,农场种植的三红柚、板栗和油茶就获得了2018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同样在生产上具有魄力的是中都镇军联村聚胜家庭农场的梁永英和丈夫李晓文。夫妻俩一起到大城市读书、就业,又一起回到了家乡。从养殖到蔬菜种植,梁永英和丈夫先交了一笔学费,当100多只鹅死得只剩下10多只时,他们意识到家中父辈一直专注的水稻种植才是成熟的创业方向。从40亩山地田开始种植水稻,梁永英和李晓文经历了水田平整不均匀、产量偏低等问题之后,意识到现代化管理和机械化对于提高耕种质量和规模的重要。边请教技术员边查资料,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在村里人惊异的目光中他们开始陆续购进插秧机、催芽机、烘干机、播种机、收割机,甚至还购买了喷药无人机,建起了温室育秧棚、大米加工厂,连片种植的水稻面积达到了869亩,年产千吨粮食。

同样的土地在新一代人手里转变了生产模式,孕育出更强劲的农业产品输出。家庭农场新一代经营者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和大胆的理念为他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做传统产业技术引领者

梁永英在水稻种植上成功了,作为全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场之一,她在产量之外开始思考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用5年时间去完成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引种优质的越光稻品种,开发越光稻大米品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营销……现在,梁永英要常常给上门的村民解答农业知识,还会为有需求的农户育秧,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田里出粮靠技术,山里飞鸽更需本领。在上杭县通贤镇岭头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鸽子王”——刘石英。大学毕业后做外贸工作的她,在2010年回家创办了同福源家庭农场。“自己的积蓄10万元,加上爸爸资助的10万元,我拉着从没干过农活的老公一起回来了。”刘石英把农场建在远离村庄的山坳里,夫妻两人每天就围着鸽笼观察鸽子的生活习惯,很长一段时间,夫妻俩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鸽子下蛋了,她细心观察;小鸽破壳了,她精心呵护;母鸽生病了,她一只只喂药。凭着这股钻研劲,刘石英硬是从“门外汉”成长为“鸽子王”,现在不但她自家的农场存栏25000多羽肉鸽,由她牵头成立的鸽业合作社也有几万羽的存栏,而且年销售量达到30多万只。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销售遇上困难的刘石英灵机一动,通过微信朋友圈吆喝起了买卖,几万羽商品鸽通过微信平台从一天几只、几十只,到一两百只……慢慢稳步增长,朋友代购、小区拼单,刘石英把能想到的商业模式都调动了起来。在那段特殊时期,刘石英不但自己的鸽子卖得好,还帮着养鸽合作社社员和贫困户一起走单。

肩负乡村振兴的责任

对于带动了多少户村民养鸽致富奔小康,刘石英没有数过,但是她手机里的微信群常常消息不断,那些都是她牵头成立的合作社社员、养鸽培训讲座的学员、帮扶的贫困户发来的各种咨询和求助信息。已经担任岭头村村支书的刘石英越发觉得肩头的担子重,之前是凭着一股回馈乡里的情感带动乡亲们共奔小康;而现在,振兴岭头村成了她的使命,“不仅要让大家通过养殖富起来,还要让村庄更有生机和活力”。

同样在担任村党支部委员的郑浩兴2013年回到家乡——下都镇砂睦村上寨,2014年成立千年农夫家庭农场。68亩柚园和30亩梅占茶园依靠现代化的田间设备和生态优先的管理理念,让树上的果、山边的茶、草堆里的鸡蛋都成了市场上热销的生态产品。2018年当上村支委的郑浩兴,有了将自己成功经验推广给更多村民的能力:与镇政府合作将自己农场盛产期的果园,分配给贫困户经营管理,他来负责生产资料的采购、全程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贫困户则通过参与果园的管理和生产劳动,获得收益分红。

与此同时,郑浩兴还将村里的一处旧民居打造成当地砂睦手工茶的体验中心,组织村里的种茶和制茶的专业师傅共同分享传统茶树的种植经验和茶叶的制作工艺,聚合全村力量打造砂睦手工茶品牌形象。“创办家庭农场实现了我个人的理想,做大村里的农业品牌则是大家共同的期待。”郑浩兴是村里最早接触电商的,“我们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设计好包装,目标是做最地道的客家手工茶。”

家庭农场让优秀的年轻人在农场创业中实现了自己的现代农业梦,同时也让这些回归土地的年轻人,了解农村发展的现实,在共奔小康的路上,推动乡村发展。

责任编辑:知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