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上,“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此刻正步履铿锵,追梦正忙。放眼八闽福建,脱贫攻坚事业亦葱茏。而当下,在宁德市古田县凤都镇村尾村的百姓家、街巷处、大山中、田畈里……几乎时常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忙的身影,他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群众,为全村乡亲们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孜孜不倦地奋斗着,他就是——村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招来。
刘招来原本在福建省政协的行政处有份安稳的工作,2018年,他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省派第五批驻村三年扶贫工作,前来村尾村驻村挂职,任驻村第一书记。
正如其名,招来,招来,召之即来!
来到村尾村的第一天,面对村中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满村群众希冀的目光,刘招来瞬间感到肩上的重担无比沉重。来不及收拾整理房间,他刚放下行李,出门就一头扎进了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详细了解村民现状,查找致贫原因,收集迫切需要,理清扶贫思路,制定工作计划。
在他看来,导致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内在原因,诸如部分党支部后备力量培育不足、支部班子凝聚力不够;农村党员党性不强、带动力不足;过去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不当措施导致村集体经济债台高筑等等。
同时,村尾村长期以来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2017年该村被列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老区基点村,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国定6户,省定9户)。全村农牧业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加上村党支部发挥力量弱,缺乏带头先锋作用,也是该村不能及时脱贫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村尾村古名来溪村,距离凤都镇中心9公里,海拔650米,总面积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062亩,耕地面积1041亩。户籍人口1212户771人,全村有六个村民小组,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实际常住人口仅有100余人,只能以食用菌、水果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面对这一道道难题,怎么干?
驻村工作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实干。
通过走访调研,刘招来深刻认识到:村尾村的脱贫关键,是要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解决内生动力。为此,他结合村情,提出了“强组织,建产业,求外援”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村尾村村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抓党建,重宣传……刘招来多措并举,首先解决村尾村基层党建薄弱、扶贫缺乏带头人的问题,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他尽心尽力抓好党组织建设,组织带领村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鼓励大家在扶贫攻坚战斗中,做标杆,树榜样;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一起研究制定三年工作发展规划;同帮扶单位党员同志、帮扶责任人定期为村党员干部上党课,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定点集中办公制度,并按组织要求,做好党员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刘招来十分注重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教育。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积极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设置两块公开栏,书写宣传标语4条,制作党建宣传版面16块,更换村办公楼外宣传标语2块,全方位进行扶贫政策宣传。
“第一书记不好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会使。”两年的时光中,刘招来既要强班子、找路子、脱帽子,还得结对子、解梁子、树牌子。
——解决了没有村财收入的历史问题。投入八十多万元,建起一百多瓩光伏发电,年收入达到十多万元;
——改造了村容村貌。投入五十多万元,对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整修一新,整治拆除脏乱差建筑,新建花圃多个,房前屋后种植名贵花草十几种,樱花树、桂花、香樟树几十棵等;
——争取了道路拓宽工程项目。投入资金三十多万元,将一条原来二米宽村道拓宽至四米五,环村公路一段,道路加长一段,道路已经硬化;
——打通了通向邻村的断头路。投入三百多万元,与另外行政村相联,缩短到县城十几公里路程,方便村民进出县城公路;
——进行河道治理。经过上级领导帮助协调,计划投入五十多万元,进行村庄河道项目治理,这个项目已进入招投标实施阶段;
——做好自来水提升改造工作。长期村里自来水没有人管不够喝,群众意见很大,帮助争取资金二十多万元,安装一户一表,解决了村里用水问题;
——完成了改水改厕项目。全村统一新安装污水管道,实现统一排放,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对各家各户改水改厕补贴二千多元已经到位;
——抓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改造。已投入资金十几万元对全村医疗卫生环境进行了改造,使村民有一个良好的就医条件;
——对全村环境卫生脏乱差进行整治。及时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工作整治到位,添置卫生设施车辆一部,添置垃圾桶五十多个,并雇请一名卫生工,保证卫生每天有人清理打扫环境卫生;
——开展了扫黑除恶活动。发放宣传单,请司法、综治办人员到村里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驻村以来没发现一起刑事案件,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和谐社会环境。
……
扶贫帮困我带头,一枝一叶总关情。接连数十把“火”,靓了村尾村的景,也热了村民们的心。而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付出,让刘招来真正融入到了村民当中,深深扎根在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脑袋灵活、干事有能耐、办事实打实……成了村民对他最真挚的评价!
“做扶贫工作,就是要把心扎根在基层。”刘招来总是这么说。
驻村以来,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他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帮扶到户,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内环境,全面推进帮扶工作,为村尾村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如今,为大力帮助村里发展食用菌和水果种植产业,帮助农户解决不懂技术难题,刘招来每年都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在村里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共计参加培训群众300余人次,这些成果,极大地助推了全村扶贫攻坚的发展步伐,受到了村民群众的热烈称赞;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他组织驻村工作队为村民讲解农耕地确权工作的重大意义,实地协调化解多起土地纠纷矛盾,帮助完成村民土地确权登记,累计完成登记表填写300多份,配合完成了农耕地确权工作;针对全村贫困户情况,他组织帮扶队伍到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面粉、菜油、鸡仔等,并联系政协机关同志深入村庄通过写春联送祝福、赠书香传知识等活动,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
“任第一书记,不是为走过场、不是来镀金,而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奉献。”刘招来如是说。
回首刘招来的两年扶贫纪实,那些深扎泥土的梦想,已开出了黄的白的粉的花朵,顺着六月的田间地头,让贫困户们此前生活的困顿与匆忙,都在村尾村那蜿蜒曲折的濑溪河畔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