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追忆峥嵘岁月,作为共和国基石的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中国福建三农网特推出“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聚焦福建老区,围绕革命遗址发生的新故事,以小见大,展现老区发展及群众生活、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
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8月7日讯( 何建斌 白冰) 闽东是全国著名的苏区和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八省重要的游击区之一。老区遍布现宁德9个县(市、区)124个乡镇(街道)1896个行政村,老区人口占全市的82%以上。
早在1927年,闽东就创建了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范式人等革命先辈,曾在闽东领导过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创建了闽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冬,闽东党组织领导广大军民奋勇抵抗10万国民党军“清剿”,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红军长征。闽东苏区人民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有1万多名红军战士、4万多名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闽东苏区还是我国畲族最大的聚居区,闽东畬族同胞革命斗争的英勇壮举,堪称革命战争年代各少数民族之楷模。
闽东苏区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巨大牺性,为坚持工农革命的红旗屹立不倒做出重大贡献。近日,“革命遗址新故事”活动最后一站,走进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及闽东革命纪念馆,聆听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感受含溪这座革命老区村的美丽蜕变,了解闽东苏区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故事和闽东地区革命斗争史。
领略革命老区魅力 打造红色旅游胜地
一池碧绿,半顷嫣红。眼下,含溪村满塘荷花开得正艳,伴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尽显夏日独有的风采。地处闽浙两省的寿宁、福安、泰顺三县交界处的含溪村,素有“闽东延安”之称,是闽东著名的老区基点村。
1932年,叶秀蕃、范浚、范铁民、韦芝祥、王陶生等在含溪组织成立了秘密农会、红带会、贫农团,率领岗垅根据地人民进行除捐灭税,分粮保田等革命斗争;1934年,叶秀蕃、范式人等在此秘密组织成立了“中共含溪区委”和“含溪中心区苏维埃政府”;1935年,闽东革命低潮时,“福寿县委”机关从福安北区的蛇头洋迁入含溪,在叶飞、范式人的主持下成立新的“中共福寿县委”,恢复了“福寿县苏维埃政府”。同年5月,叶飞、阮英平、范式人主持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含溪会议,总结反“清剿”斗争的经验教训,正式组建了由叶飞任书记,阮英平、范式人、许旺等任委员的“中共闽东特委”。
1935年秋,由叶飞领导的红军“独立师”和粟裕领导的红军“挺进师”先后两次在含溪村村口迎客松下会师,使闽东革命形势转危为安。1937年,红军北上抗日,“特委”机关随之北撤,闽东革命力量削弱。国民党84师和教导团兵分五路围剿含溪岗垅一带的游击队和革命人士,对含溪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全村30多座民房被烧,80多户无家可归,60多人惨遭杀害,陈家宅、坝底、厝基后、粗岭尾等4个自然村自此不复存在。
为激励教育广大党员、群众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含溪村建成“中共闽东特委”、“中共福寿县委”纪念碑、含溪革命纪念室。2009年,含溪村投入80万元在含溪革命纪念室原址上重建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的含溪革命纪念馆,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扩大至2000平方米。同时,由叶飞题词的“中共含溪中心区委旧址”、“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和“中共福寿县委含溪旧址”等3块纪念碑以及由彭冲题词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与中国闽东独立师含溪会师”纪念亭和伍洪祥题词的“含溪红军纪念亭”,被确定为省级文物。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300多张革命史迹、革命文物的珍贵图片,以及叶飞、范式人等革命前辈曾使用过的土枪、手雷、油灯、床架等历史文物。
基点村是老区中对革命贡献最大的村,多是坐落在崇山峻岭,山高林密的偏僻的大山里。由于条件限制,多数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实现奔小康还要花很大力气。据了解,含溪村现下辖含溪、铁坪、瓦窑坪、岗坪垱4个自然村,总面积9.17平方公里,全村共175户780人。全村有土地面积13758亩,其中水田490亩,农地210亩。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含溪重点照顾。该村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艰苦奋斗、实干创业,通过几年的努力,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持续稳步推进,含溪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据悉,该村先后投入900多万拓宽硬化村内主干道、含溪至麻竹宅路面、含溪自聚宝洋道路等,建设生态停车场、生态荷花池、旅游公厕、路灯等,完成民房立面与纪念馆修缮、樱花园与村庄规划沙盘……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省委组织部牵头,在原有生产耕作的基础上,含溪村于2013年引进福州一家樱花苗木公司,并成立了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作的含溪樱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目前种植樱花超2000亩,不仅为含溪村民提供了在村务工机会,村民户均年收入也提高了3200元。同时,该村还立足当地实际、特色、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现养殖土鸡达6000余只,土鸡、土鸡蛋畅销,有力推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
如今的含溪,不仅是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时代宁德市百个社科普及基地,还是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美丽乡村……对于村庄未来的发展,村两委有着更长远的打算。“含溪是中共闽东特委正式成立地,亦是中共福寿县委旧址所在地,同时还保存着闽东特委会议旧址、红军洞等革命旧迹,结合村后独特的瀑布和峡谷地貌,并且与犀溪镇西浦、甲坑景区相连。接下来,我们将充分挖掘并整合含溪的红色革命和樱花观光旅游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含溪旅游产业。”含溪村村民主任叶其桂表示。
参观闽东革命纪念馆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闽东革命纪念馆座落于福安市新华北路,是一座反映闽东地区革命史和闽东苏区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该馆是在叶飞、范式人、曾志等人的倡议下于1984年创建,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莅临开馆典礼。2014至2015年,闽东革命纪念馆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据了解,闽东革命纪念馆馆区占地12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819平方米,呈“回” 字型结构,展陈内容丰富,载体创新,文物、文献、历史照片综合展出,图文并茂。目前,闽东纪念馆主体展陈改版提升工程已经完成,新展陈定名为“红色闽东之光”,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对民众开放。
在闽东的绿水青山间,祖祖辈辈居住着畲族人民,他们以勤劳、勇敢、热情、重视著称于世。据闽东革命纪念馆馆长雷志华介绍,闽东畲族人民是全国参加革命最早、参与人数最多、活动规模最大,贡献突出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艰难的斗争岁月里,经过土地革命斗争洗礼的闽东广大畲族人民,成为一支坚强的忠于党的革命力量。
“在众多的畲族革命故事中,其中一则《畲嫂救曾志》的故事令我感受颇深。讲的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时任中共福霞县委书记的曾志同志在畲族村养病。敌人来搜村时,畲嫂蓝金妹将怀中两岁的孩子放在路边的草丛中,背起病重曾志躲避敌人的故事。”雷志华说,许多事情会随着岁月流近而逐渐淡忘,但畲嫂舍子救人的壮举,让人感叹不已、终生难忘。除了畲族人民之外,还有类似如《百丈岩九壮士》、《“九家保”事件》等故事,其中的诸多革命精神无一不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
“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据了解,为真正让革命精神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闽东革命纪念馆在社会教育工作方面,一直秉承“开门办馆”的工作理念,即“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是提升馆内展陈水准,跟随时代潮流,开展馆内免费开放工作;“走出去”即开展多姿多彩的联合活动,如馆校共建、馆军共建、与社区共建、馆馆共建等共建活动;开展红色讲座、道德讲堂、前锋大讲堂等宣教活动;建设闽东红土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弘扬闽东之光等,始终作为红色文化的宣传窗口,站在弘扬红色文化的第一线。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闽东革命纪念馆也将结合自身革命传统教育优势,开展‘重走红军路,传承红色脉’活动,召集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党庆生。”雷志华表示,未来,闽东革命纪念馆将继续按照上级指示,对纪念馆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加大对纪念馆展陈内容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免费开放参观环境,继续发挥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的阵地作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建设内容,开展一系列红色活动,逐步提升纪念馆开办社会宣传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将闽东革命纪念馆打造成宁德市红色旅游第一场馆品牌、红色闽东之光宣传最佳窗口。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宁德市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发展要求,时刻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放在心上,确保老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据统计,全市5.9万名老区贫困群众已全部实现脱贫,401个老区贫困村已全部实现退出“摘帽”。下一步,宁德市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奔跑、加速前进,共圆小康梦。
后记: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于党有恩,于国有功。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承载了巨大牺牲,人们不会忘记闽东这方镌刻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两个多月来,中国福建三农网“革命遗址新故事”组走过了首洞、斗面、后洋、南溪、观里、夏村等15个村(地),深入了解闽东革命史,切身感受老区当下的发展与群众生活。回望历史,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昂扬斗志,谱写出一首首英雄赞歌;立足当下,革命老区人民传承红色精神,建设起山河更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美丽乡村,朝着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阔步迈进;展望未来,我们将沿着革命前辈和先烈的足迹,继续砥砺前行……
相关链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一】周宁首洞: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二】周宁后垅:弘扬红色文化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福安溪柄:让革命遗址的红色基因活起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四】福安东坑:弘扬老区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六】福安松罗: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七】福安观里:红色精神代代传 革命老区展新颜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八】宁德赤溪:凝心聚力 助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