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康村是上杭县官庄畲族乡第三大行政村,全村有816户31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12人。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村集体经济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7年12月底,省委统战部选派我到德康村驻村任职。两年多来,我扎根山村,把村民当亲人,用真心换真情,为推进德康村全面发展扎实工作……”7月17日,到德康村时,驻村第一书记李榕生动情地说。
倾情驻基层,把责任“扛起来”
驻村伊始,李榕生通过走访老党员、老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了解村里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反映最多的就是,作为三千多人口的行政大村,现有村部实际使用面积不到120平方米,除了村民服务室外,会议室仅有不到50平方米,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容纳不了80多人,有的只能站着开会。村部现有条件满足不了村务发展和村民办事需要。
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事情开始,李榕生于是在向派出单位领导汇报驻村工作情况时,重点汇报新建村部的问题,同时将“幸福院”建设纳入一并考虑。几经努力,通过与海外华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国人士的积极联系沟通。2018年8月,促成了“闽籍海外社团青年骨干研修班”成员赴德康村开展考察活动,并获得旅居泰国华侨蔡先生50万元的捐赠,用于村德康村幸福院的建设。2019年和2020年,李榕生又通过派出单位,争取了两家华侨基金会向村委会捐赠了20万元,用于“幸福院”建设资金。
即将竣工的德康村“幸福院综合楼”
李榕生介绍说,德康村幸福院综合楼占地面积240余平方米,共四层共计1200多平方米,设有幸福院、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临街店面等,该综合楼于2019年10月动工兴建,将于2020年8月底竣工。届时,不仅增加村级资产,又可新增物业租赁收益,预计仅物业收益一项一年可增加村财收入4万多元。
倾力解难题,让民心“暖起来”
“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就一定要把村民当亲人对待,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用真心换真情……”李榕生如是说。
想致富,先修路。梁吉坑是德康村最偏远的自然村,村里的一条断头路是长期以来梁吉坑村民的一个心结。2019年年初,李榕生倡导“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得到村“两委”干部的一致同意。
说干就干,一年来,李榕生带领村“两委”干部发动村内有威望的长者、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和外出乡贤共同做村民的工作,修路的提议最终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同。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路涉及的土地,村民们也自愿捐了出来。
正在扩建的“梁吉坑道路”
最终,梁吉坑自然村45户村民全部签订了捐地捐款《决议书》,捐地扩宽路段所需用地计1423平方米,捐款6.7万多元。
德康村“四好农村路”
两年多来,德康村多方筹措资金逾千万元,拆除危房、空心房、烤烟房和旱厕2560平方米;新建了两条计3.7公里“四好农村路”,改建、硬化和修补村内道路1000多米;新建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实施人饮工程3项;新建农民公园“畲乡缘广场”,并增设户外运动体育器材、增设道路路灯“亮化工程”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德康村“畲乡缘广场”
倾心扶产业,让群众“富起来”
如何让群众的生活“富”起来,一直是李榕生思想上绷紧的一根弦。
为激发村集体“造血”功能,李榕生与村“两委”深入研究讨论,充分利用德康村独特的生态优势,组织村里种植养殖专业户、贫困户成立了“德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电商网络销售模式,带动农户、贫困户增收。
德康村“智能温室大棚”
为盘活村集体经济项目,李榕生充分整合村级闲置用地,一方面将村集体资产物业、山林以租赁方式获得收益,另一方面用好用活省、县两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150万元资金投资运作,为脱掉贫困村帽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兴建了20亩“智能温室大棚”,实现年租金4万元。
全面脱贫,“富口袋”和“富脑袋”一个都不能少。为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李榕生积极为德康村激励性扶贫项目奔波,认真对接扶贫政策。通过实施土地流转约50亩,建立“莴苣+槟榔屿”激励性扶贫项目种植示范基地,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鼓励贫困户主动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种养殖蜂蜜、灵芝、河田鸡等激励性扶贫项目,并为贫困户解决产品滞销等问题。
德康村村貌
在李榕生的带领下,2018年年底,德康村实现脱贫摘帽,所有贫困户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为1.55万元,比2018年增长6.25%;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69万元,比2018年增长36.89%。( 赖容 蓝绿燕 实习生 谢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