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举办了一场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沙龙,通过典型村镇发言、交流互动等方式详细介绍“五型经济”(资产运营型、资源开发型、资本运作型、金融投资型、项目带动型经济),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拓宽工作思路,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凝聚合力 提升干部“带富”能力
此次开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题沙龙,旨在进一步拓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思路,凝聚发展合力。在现场,来自东园镇、洛阳镇以及挂钩张坂镇的驻村干部齐聚一堂,与村主干、优秀年轻干部一起互动交流,分享经验。
近年来,台商区积极探索资本运作型、金融投资型、项目带动型、资产运营型、资源开发型经济等“五型经济”模式,组织全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优秀年轻干部挂钩联系帮扶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创新村级组织“成建制”参与区、镇项目征迁,并拨付工作经费作为村财收入,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下沉,指导各村因村制宜生成一批村集体发展项目。
通过组织村主干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活动,台商区切实提升村主干“带富”能力。近年来,台商区先后组织村主干赴先进地区学习,定期邀请优秀村主干现场教学,分享经验;选派村“两委”成员异地双向挂职,组织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优秀年轻干部挂钩联系薄弱村,指导村干部策划生成发展项目。在此基础上实施“实绩管理模式”,2019年全区共推动村干部谋事1455件,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
良好的服务是落实各项举措的基础。台商区着力梳理群众常办的行政服务事项,并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村级组织,打造“e家人”线上云平台,构建“足不出村、一站办结”的村级治理新模式。而线下则是2574名党员进行“跑腿”,强化村级延伸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事项代办和上门服务。
支部引路 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台商区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农村产业调整优化的前沿阵地。采取“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村级党组织+建档立卡户”模式,以产业扶持为载体、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农村党员产业示范户为基础,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实现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多赢”。
台商区盘活旧村址、旧校舍、旧厂房等长期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存量公产,使集体“三资”保值增值。如东园镇琅山村旧村部通过出租的方式,达到了年收入50万元。同时,台商区通过统一选址、规划、代建,解决东园镇上林村、长新村、东园村,张坂镇玉前村,百崎乡后海村等5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问题,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底层打造为店面,精选地段建设,方便群众办事及店面出租,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增加收益。
台商区发挥区域优势,依托“八仙过海”文化旅游、台商区城市广场等项目带来的资源优势,灵活选择自主开发、联合农户、吸引外来资源参与开发、对外合股开发、村集体抱团合作开发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及配套服务行业,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如洛阳镇前园村开发“稻香园”项目、下曾村开发“田野风”项目;张坂镇深耕滨海休闲旅游,制定旅游产业规划,打造特色旅游路线;东园镇龙苍村以“乡愁”为主题,以古洋楼为载体,活化业态,发展特色旅游。
以点促面 三管齐下产业兴村
点面结合,台商区注重实效,形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集体经济强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在产业方向、发展路径上“百花齐放”的局面。
据悉,通过鼓励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的村将土地补偿款折成店面、商品房,以资金换资产,尤其是鼓励“空壳村”“薄弱村”将存量资金折成安置小区店面,统一招商承租,促进村集体增收长效化,台商区实现洛阳镇上曾村和东园镇灵溪村、锦厝村等9个“空壳村”“薄弱村”销号。金融也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深化“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活动,台商区还与惠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作,采取定制个性化存款组合方案、定向发放大额存单以及免除一切手续费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把项目做成产业,是实现产业兴村的一个重要手段。台商区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各行政村村情,寻找致富项目。如洛阳镇屿头村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借“侨力”“外力”,动员海外侨胞回乡投资,以侨为“桥”联合开发侨乡综合市场;洛阳镇梅岭村、上曾村依托资源优势,构建“产业党建”新格局,搭建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以村企共建等形式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成功联合引进东方奇迹第六产业园项目,流转山地及耕地创收,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吴志勇 欧阳育玲 黄梦露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