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治理的“闽清密码”:坚持问题导向 不断改革创新
2020-04-13   来源:福州日报

如何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633SY”农业体系正铺就致富大道;

如何统筹推进城乡品质提升?“四化”织起城乡一体新蓝图;

如何化解千头万绪的社会矛盾纠纷?“一本簿”“一小时”“一场会”畅通民声通道;

……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闽清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扎梅邑土壤,“编译”成一连串县域治理“密码”,逐一破题。

走稳脱贫致富路的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18年,闽清达到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摘帽退出要求,脱贫致富的步子非但丝毫没有放缓,反而借力近年在防返贫、促增收等痛点上的治理能效,朝着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扎实迈进。

密码一:三关注

目标:筑牢脱贫防线

故事点击:11万元治疗费,只花2000多元

在池园镇店前村,脱贫户黄邦权忙着修理水管,看着气色不错。半个月前,最后一次CT检查显示他身体已无大碍。

去年5月,黄邦权被查出胃癌,这让脱贫才2年多的家庭不知所措。帮扶责任人关注到这一问题后,立即送来“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的好消息。

“整个疗程下来,11万元的治疗费,我们只花了2000多元。”夫妇俩又惊又喜。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脱贫路上的“拦路虎”,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如何治理返贫“隐患”?闽清在对标对表基础上,主动加压,衍生出多个特色做法。

首先,在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基础上,闽清自加压力,提出“一稳定两不愁三关注四保障”。其中,“三关注”要求帮扶责任人通过关注贫困户整户健康情况、贫困户就业情况及贫困户子女就学情况,及时发现返贫“隐患”。闽清还制定了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对返贫致贫不稳定群体、家庭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易致贫群体“两类人员”51户128人进行动态管理、精准帮扶。

发现问题,是为解决问题。为此,县政府出资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商业保险,建立起涵盖全县所有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精准扶贫医疗叠加商业保险的医疗保障体系。

“黄邦权就是这一系列做法的受益者。”闽清县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县共计为患病贫困户降低医疗费支出68.22万元。

密码二:633SY

目标:铺就致富路

故事点击:合作社年收入从200多万元到1000多万元

眼下即将迎来橄榄开花的季节,梅溪镇梅埔村的种植大户陈云正忙着给自家果树嫁接。靠橄榄种植,去年他所带领的山源橄榄专业合作社赚了1000多万元,而在加入“海西汇农”之前,全社一年收入只有200多万元。

“海西汇农”是闽清当地一家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在政府引导下,乡贤林立志回乡牵头成立的。

如果要问让陈云年收入翻5倍的秘诀,“海西汇农”在全县率先打造的1万多立方米保鲜冷库功不可没。林立志告诉,冷库可供农户在果蔬销售淡季进行保鲜冷藏,待价格回升再销售,为闽清特色农产品柑橘、橄榄、芋头等开辟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加入合作社后,农资统一购买,成本省了。农产品统一收购对接市场议价,单价提了。社里还常邀请专家进行农技培训,产品质量也高了。”陈云说,越来越多农户加入种植行列,不少贫困户借此脱贫。

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省定农产品主产区,农业不仅是闽清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对此,闽清大力构建“633SY”体系。“6”是水稻、油茶、橄榄、芋头、茶叶、柑橘六个万亩基地;“3”是禽蛋、橄榄、茉莉花三大产业园区;“3”是三农服务超市、橄榄交易中心、苗木花卉交易中心三大中心;“S”是形成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五小特色农业;“Y”在要每个乡镇布局至少1个冷链库。

在乡村振兴路上,扎实的农业基础和不断创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为越来越多农户铺就增收致富的大道。

城乡统筹发展的密码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过去一年,闽清县在提速新城建设、加快老城旧改、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加大力度抓城乡、促统筹,创新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城乡生活品质。

密码一:四化

目标:织起城乡一体新蓝图

故事点击:污水管网有了专业管家

“那时候河面全是黑乎乎一片,又脏又臭。”在云龙乡台鼎村,村民郑建勤拉着感受家门口塘溪河的变化。

2016年,洪灾将当地污水主干管冲毁,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里,让家门口原本洁净的河道变成了“臭水沟”。如今,有了新铺设的管道和专业团体管理,不仅河水越来越洁净,管道破裂导致污水乱流的情况也越来越少发生。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闽清“四化”行动中的城乡污水管网运维社会化。

污水提升泵站设备养护、污水主干管每日巡检……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闽清城乡污水管网社会化运维方,福建省融旗水务有限公司一点没放松养护力度。

“有了这位‘专业管家’,我们省心不少!”云龙乡党委委员林勇介绍,灾后当地以更高标准新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并委托第三方进行运营维护,农村实现了与城区同样的污水设施管理标准。

习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

对此,闽清县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社会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无害化,以“四化”统筹推进城乡品质提升。

“除了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社会化,我们依托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农村实现了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闽清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同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已正式动建,建成后可满足闽清全县域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闽清还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建成后该县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8.4%以上。

密码二:六清

目标:打造“六美”乡村

故事点击:从脏乱差到乡村示振兴范点

乡间道路整洁平坦、房前屋后整齐有序……走进省璜镇前峰村,所见景观与过去脏乱差大不相同。

村支部书记黄勤霜说,去年,响应全县“六清”专项行动部署,前峰村探索出人人懂、人人动、人人评和人人享的“四个人人”工作法。如今的前峰村河水清、风景美,新增的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去年还被被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习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闽清县乡村振兴办主任马忠介绍,以往村居环境整治的思路是先打造示范点,再形成示范片,但往往只注重了示范点的打造,对全域而言收效不明显。

“我们既要让村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受益主体,也要成为参与主体。”沿此思路,闽清大力开展拆清楚、扫清楚、摆清楚、清清楚、搭清楚、围清楚的“六清”专项行动,全面动员292个村(社区),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专项行动以来,“庭院美、村庄美、道路美、河道美、田园美、青山美”闽清版“六美乡村”成为村居标配。

社会和谐稳定的密码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近年来,闽清县坚持“群众视角”,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营造起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更打造出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敢于担当、敢于吃苦的干部队伍。

密码:一本簿、一小时、一场会

目标:拓宽民声通道、改变干部作风

故事点击:乡镇有了新气象

这几天,云龙乡党委书记吴剑辉又带着“访民(企)簿”走村访企了。其实,早在2月上旬,企业复工潮前夕,吴剑辉就忙着了解各企业复工的需求。

得知福建省金盛钢业有限公司大量库存积压导致流动资金短缺,吴剑辉便把这一问题记下,一边在乡里筹措资金,一边到县财政争取产业帮扶款项,只用4天就替企业筹集所需资金,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达到目前的满产状态。“有政府的好政策,还有真抓实干的好干部,我们对发展充满信心。”金盛钢业负责人连连称赞。

把企业、群众的意见和问题从现场“收上来”,在闽清干部们手中的“访民(企)簿”里,无数难题像这样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化解。同时,一批又一批干部和群众、企业打成了一片,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更足了。

除了“一本簿”,闽清还有广为人知的“一小时”。镜头转到云龙乡政府一楼的接访室,每个工作日8点到9点是雷打不动的接访时间,乡党委书记、乡长以及人大主席轮流“坐镇”。然而近年来,接访“生意”越发冷淡,正是因为干部们落实“访民(企)簿”制度,把问题化解在了一线。

习总书记强调,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除了“一本簿”“一小时”解民忧、强队伍,闽清还用“一场会”让群众发声。

这阵子,金沙镇三太村的村民黄仁兆和黄义川两户人家恢复了以往的和睦关系。而在不久前,两家的关系一度因为一笔关于土地的“历史账”而“剑拔弩张”。

“多亏了村里的谈心出气会,也对亏了村干部尽心竭力为我们忙前忙后。”黄义川告诉,村主任黄祖宏得知后,一边在两家间来回走动,一边积极沟通协商事宜,最后顺利达成协议。

在闽清县,每个月13日在村一级召开的“谈心出气会”由包村干部、村两委、工作队等参加,请有意见、有问题的群众到村委会,与村两委干部谈心、提意见,甚至可以发泄情绪。

通过多种工作机制创新,2019年,闽清县大量信访矛盾解决在镇村,并化解息访7件省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在2019年度市对县年终信访绩效考评中,闽清排名全市第一,实现4连冠。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闽清县委主要领导表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持续探索县域治理创新实践,把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更高起点上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新闽清。( 楼卫东 谢星星 林瑞琪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