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効澄(上图左)设计的包装(左图),将蜂蜜与蛋糕巧妙合二为一。
日前,第三期“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活动在永泰县举办。在今年4月份完成第一期田野调查、乡村规划以及8月份第二期举办两岸花生节的基础上,此次参与活动的两岸青年着重围绕永泰县长庆镇花生、蜂蜜两大产业,探讨产业活化、品牌塑造之路。
产业活化迈出第一步
研修营第一期,两岸青年分成五组实地调研,提出了打造“长庆严选”品牌,助力长庆镇农产品打响知名度的方案。彼时,长庆镇梅楼村村民王滟罡与台湾乡创团队“见学馆”成员庄効澄被分在蜂蜜组,在探讨蜂蜜产业活化之路的过程中,二人成为朋友。
王滟罡是蜜蜂养殖大户,约有1000箱蜜蜂,年产蜂蜜1万斤。“因为知名度不高,丰收季产品反而容易积压。怎么办?”王滟罡向庄効澄透露了困扰许久的烦恼。经过实地探访,庄効澄发现,主要症结是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品牌营销,而这也是长庆镇花生、蜂蜜、油茶、李果、毛竹等五大特产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期活动结束时,蜂蜜组提出了《长庆镇蜂蜜故事馆品牌策略规划》,计划通过讲述蜂农养蜂采蜜的故事以及让消费者体验蜂蜜衍生品制作等途径,让更多人了解、认识长庆蜂蜜产品。
庄効澄的突破口是蜂蜜蛋糕,因为“制作简便易学,可以引导村民一起参与蜂蜜衍生品的开发”。为此,他请台湾的亲友设计了蜂蜜蛋糕的形制及包装。针对解决王滟罡的烦恼,庄効澄在包装上做了一个“二合一”的抽屉式设计,让蜂蜜以伴手礼的新面貌走进更多家庭。看到庄効澄拿出的样品,王滟罡乐开了花。
喜人的是,长庆镇的花生产业已经尝到了甜头。第二期活动中,两岸青年举办了首届“幸福·长庆”两岸花生节,推出以长庆红皮花生为主角的“八卦礼盒”伴手礼,初步叫响长庆花生。“两岸花生节后,长庆镇的花生从一斤18元涨到25元,现在基本售光。”长庆镇镇长陈承勤兴奋地说。
如何让长庆花生产品更加多元化?“见学馆”成员游杰腾在第三期活动中又带来了印有“长庆严选”LOGO的花生衍生品——花生酱、花生饼干等。“此次产品打样后,还会对产品的口味、包装进行改良,希望能以此带动长庆镇传统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游杰腾说。
为了让前期的规划愿景逐一落地,“见学馆”成立了长庆严选文创设计有限公司。“此次,我们以蜂蜜、花生为突破口,推出了多元化的产品。下一步,还会针对油茶、李果、毛竹产品进行设计,让土特产升级2.0版本,促进长庆镇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见学馆”负责人许俊雄说。
合作从线下走到线上
台湾乡创团队带来的变化,感染和吸引了福建乡创青年,四创科技总裁汤成锋便是其中的一位。
汤成锋说,自己是农民的孩子,一直渴望为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经过实地走访、深入交流,他发现,“见学馆”的成员有文创设计师、品牌运营师、建筑规划师等,在台湾参与过乡村建设、社区营造,“鉴于台湾的乡村开发已近饱和、发展空间有限,台湾青年在大陆可以找到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据汤成锋介绍,四创科技一直聚焦乡村信息化建设、防灾减灾建设等领域。他主动报名参加第三期活动,并决定在长庆镇建设“一村一站、一村一网”。
“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只有线上线下齐发力,长庆镇的农产业才能更好地对接外部市场。”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汤成锋邀请许俊雄等人一起合作,在梅楼村选址建造农村综合服务站,由台湾团队负责研发产品、设计包装、植入文创,而四创科技则负责成果转化。“我们计划将蜂蜜故事馆作为农村综合服务站的第一个入驻项目,同时还要打造长庆镇农产品网站,让更多好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去,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对于汤成锋的构想,许俊雄也抛出了橄榄枝,迅速为这座农村综合服务站设计出了图纸,为新一轮两岸合作拉开了序幕。“两岸青年在乡创方面各具优势,若能取长补短、各司其职,相信会取得不一样的成果。”许俊雄说。
让村民成为乡创主体
乡村振兴,村民是主体。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两岸青年在长庆镇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一些在外创业的村民开始回归。
在研修营第三期活动中,长庆镇商会会长、永泰县大森林硕丰农业基地负责人张学秋格外关注两岸合作项目。回到家乡后,他种植了2000多亩沃柑和砂糖橘,眼看明年就要挂果,他希望,能透过两岸青年的线上线下合作,帮助推广农产品。
此外,张学秋还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成立台农清境农场,借鉴台湾乡创经验,将一产转型成三产,打造一个集种植、采摘、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农场。“希望与台湾团队合作,引进台湾的成熟管理经验与做法,走‘农业+旅游’的发展道路。”他说。
这一思路,得到了许俊雄的肯定。“2020年,莆炎高速即将开通,毗邻高速互通口的长庆镇将迎来不少观光者。不妨将长庆镇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合适的旅游线路,为传统农产业的转型升级描摹更多可能性。”许俊雄建议,长庆镇应抓住这一机遇,呼吁更多本土青年回乡创业,一起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
张学秋表示,目前我省正在建设一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长庆镇已列入考量范围,下一步会召集更多在外创业的乡贤回乡,携手台湾乡创团队,共同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