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一村一池塘 千村水源“活”起来
2019-11-07   作者:林晓丽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福清市地处福建东部沿海,水资源较为匮乏,为了“留住水、治好水、盘活水”,2018年福清市开展“一村一池塘”建设,指导福清全市1616个自然村每个村至少建设一口池塘,尽量把农村的水留住、治好、盘活,让村民们有水用、用好水,助力乡村振兴。

留住水 算好流“水”账

从周店村村口沿着环村的水泥路朝里走,路边的乡村小楼林立,走到路中段,视线豁然开朗。大片农田里,绿油油的庄稼长势喜人,农田中间一口“月牙形”的池塘中,碧波荡漾。

村子里的这口池塘,原先是一个四五亩的小水沟,过去村民们还没有养成垃圾处理的好习惯,水沟里有各家各户排进去的生活污水,也有随手倒进去的生活垃圾。“这哪能留住水嘛,留住了也不能流到地里给庄稼用。”周店村党支部书记纪敏说。

2018年,福清市开展了“一村一池塘”建设工作,周店村不甘落后,对各家各户进行截污纳管,同时清理了水沟里的污水、垃圾,把原先水沟的面积扩大了两三亩,再挖深变成了一口大池塘,岸边铺好草坪,种上三角梅。

1.jpg

福清宏路街道周店村松子坝池塘留住了“好水”  方瑜星摄

池塘不但让村容改观,也发挥了大用处。

“就是要拦住污水,留住好水。”纪敏心里有本流“水”账,“池塘里的水,一部分来自于不远处的头岐水库,一部分来自于降水,去年雨多,水塘把水留住了,今年旱季,又从水库调了些水到池塘里。”

当水位溢过溢洪道,流进了农田里的各处明渠,村民们今年的庄稼用水便有了保障。

的过程中,一位村民用三轮车拉着刚从自家地里收获的地瓜和莴笋,喜笑颜开,“今年的庄稼长得好着咧!”

治好水 改善“水生态”

在福清市港头镇陈库村,庙宇前的广场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每天傍晚,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广场上喝茶聊天,村里的妇女也成群结队地在劲曲中跳起广场舞。

早些年,在广场上聚集着的村民,从来不会往广场的东边多走上几步,这源于荒废已久的池塘让不少村民觉得“糟心”:因长期疏于打理,池塘中堆满垃圾,长满杂草。水不流动,也没打理,久而久之,池塘里的水散发出臭味,让村民们“敬而远之”。

转机出现在2016年。陈库村清淤池底、开挖池边、砌筑池壁、铺设水管……先后投入了30万元扩建改造这口三观塘池塘,将池塘由原先的6亩扩建到10亩。

2.jpg

经过治理的陈库村三观塘池塘“焕然一新” 陈华强摄

2018年,福清市开始在全市推行“一村一池塘”建设工作,正中了陈库村党支部书记陈天顺的“下怀”。“水活起来,村子才能活起来。”陈天顺觉得。

借着“一村一池塘”的契机,陈库村又投入30万元进行池塘美化提升建设工作,建设300多米池塘护栏、近百米人行步道,并在池塘周边种上香樟树与串钱柳,亮起了路灯。

3.jpg

如今的陈库村池塘,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陈华强摄

如今,村民们喜欢围着三观塘散步、夜跑,看着池面上漂浮着净水的水生植物,池中不时窜出水面的鱼,心情愉悦。

“水生态好了,村子的生态才会好,村民的幸福感也会提高。”陈天顺说,好的水生态给自己建设美丽乡村带来了信心和动力。

盘活水 生出“聚宝盆”

高山镇西江村的大章鱼在周边闻名,在市场上卖出的价格要比普通章鱼高上不少,村民们不用出海,只等退潮的时候在近海处捕章鱼。镇上到村里的公路修好后,不少周围乡镇的人,也在傍晚驱车赶来。

“一到晚上,海塘边的柏油马路上都是车,有的人来兜风看海,有的人来抓鱼。”高山镇水利站站长魏志祥指着海边的滩涂告诉。正值退潮,肉眼便可看见滩涂上灵活的海蟹和娃娃鱼从泥地里钻出,一派勃勃生机。

虽然近海,但是西江村却没有出海养殖的习惯,海塘将大海和西江村分隔开,“井水不犯河水”。到了2018年,西江村响应全市“一村一池塘”建设的工作部署,在海塘另一侧建了两口池塘,让“河海”在这里“邂逅”, 通过清淤、挖池、砌坡等措施建起了两口池塘,池塘的一侧通向河道,另一侧和海水连通,既盘活了河水,也盘活了海水。

“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弃的滩涂。现在新建的池塘里既有海水,也有河水,想要多少水,全靠水闸控制。”魏志祥指着池塘介绍说,原本的滩涂上杂草丛生,从来没想过能“长”出“宝贝”来。

水美则鱼肥。池塘一建成,村子里懂养殖的人便起了念头:在这池塘里养出的鱼虾,既不像海产的腥味那么重,又不像淡水养殖那样少些鲜味。于是,在池塘建成后不久,其中一口池塘就以每年15万元的租金,承包给了搞养殖的村民。

池塘里养殖的鱼虾蟹由于味道鲜美,卖到市场上的行情更好一些。“没想到这口池塘成了壮大村财的‘聚宝盆’。” 西江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林文太喜上眉梢。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