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10月29日讯( 方芳) 张辉,男,汉族,福建永泰人,中共党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曾主持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福建省星火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重点区域课题、福建省农科教项目等,现任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柏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也是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牧草与饲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水田绿肥种质资源整理评价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
2017年12月14日,张辉来到柏源村开启了驻村工作和生活。驻村期间,他通过乡村建设、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各项举措,带动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张辉(前右一)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共庆党的生日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建设
柏源村位于宁德屏南县长桥镇西面,是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土地总面积26.7平方公里,耕地3000多亩,林地36500多亩。村民以种植水稻、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全村共有1674人,常住人口仅为5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17人,低保户23户56人,五保户13户,残疾44人。
到村后,张辉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柏源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道路绿化、河道清淤、沿街立面改造、污水管网铺设、水利修复、灌溉水渠、管道扩容、水质提升、溪边护栏休息亭修缮工程、门户形象提升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已建成,还新增了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厕、稻草人景观工程、版雕文化馆、老人幸福院等设施。接下来,还将重点推进主村左岸景观带工程、高标准农田以及荒草地开发等项目建设。
省派宁德驻村干部领队王业洲视察柏源村版雕文化馆建设情况
倾注科研力量,促进生产发展
聚焦科技扶贫,张辉抓住自身科研专业优势,充分依托省农科院这个强大“娘家”,积极对接院地合作共建。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项目对接,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提高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的能力,为柏源村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农业专家莅临柏源村指导水稻生产
随着紫云英种子标准化繁育、绿肥品种比较试验、果园生草覆盖试验、土壤改良剂产品比对筛选试验等研究及示范项目的落成,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由驻村第一书记张辉主持的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山地幼龄果园绿肥品种筛选及栽培利用模式研究,于今年在柏源村桑葚种植园、梅花地村芙蓉李种植园启动;2018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水田绿肥种质资源整理评价岗位科学家团队、福建闽紫种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8万元,在柏源村设置2亩11个草品种的比较试验以及13亩紫云英新品种繁育基地,今年又投入9.5万元在柏源村设置18亩紫云英新品种繁育基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计划在2019-2020年投入5万元,在屏南县高山蔬菜集中种植区开展土壤改良剂产品比对筛选试验,研究解决屏南县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土壤障碍问题。当前,13个不同处理试验已在实施中,力争在2-3年在柏源村或其他扶贫开发重点村建立若干村级研究示范推广基地。
注重三产融合,带动产业扶贫
经实地考察、引种试验,柏源村产业发展热潮涌动,如今格局初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全村引种粮食作物6个,瓜果及蔬菜类14个,花卉类1个,饲料及绿肥作物11个,种植总面积达到244.5亩,全年生产优质粮20余万斤。今年新增引种粮食作物3个,瓜果及蔬菜类6个,养殖鱼类3个,饲料及绿肥作物9个,种养总面积达到255亩,全年生产优质粮30多万斤,晚熟百香果5万多斤。
张辉(左二)带领农科院专家到笋类加工厂现场指导
两年里,柏源村新注册成立了两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两家公司。其中,扶持屏南绿山缘食品有限公司、屏南绿城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笋类产品加工,辐射周边村落山地万亩竹笋林开发和利用;扶持屏南县聚金柏农业专业合作社、屏南县刘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梯田开发、高端大米生产、绿肥种子生产、果蔬花卉新品种种植等,挖掘三千亩梯田生产潜力,目前屏南县刘墩农业而发展有限公司已流转梯田700多亩,计划明年春季种植优质稻、花卉等;扶持屏南县兴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从事莲藕、鱼类养殖生产等,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今年5月,屏南绿山缘食品有限公司柏源笋类加工厂1800㎡厂房落成,通过环评并开启试生产鲜食笋和干笋,建成了1000m³冷库,为柏源村果蔬、花卉、食用菌等产业提供了恒温贮藏场所。可喜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柏源产梯田米、晚熟百香果、清水笋、湘云鲫等陆续上市,特别是马坝油粘贡米、中浙优8号优质米、紫两优737黑米、星光百香果、福紫百香果等农产品受到了市场青睐。
柏源村农产品参加屏南电商推介会
据统计,截止2018年11月,柏源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级收入合计达到16.8万元。今年9月,柏源村被列入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