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春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国家级“园林县城”,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作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县,永春县紧紧围绕“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的发展目标,按照“七大行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全省“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从8月15日起,组织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全县城乡人居环境“点、线、面”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化解历史遗留的房前屋后私搭乱建、侵占土地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少安全隐患、美化环境,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精巧雕琢城乡“点”。一是示范点形成“率先示范”效应。各乡镇确定1-3个整治示范点,全县共确立52个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推动全局,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行动以来,示范点已拆除违章搭盖1146宗,面积87932平方米。9月2日,各乡镇结合“党员活动日”活动,组织镇机关党员干部、挂钩领导、工作队长及村主干到苏坑镇洋坪村和湖洋镇溪东村、清白村的示范点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学习考察活动,借鉴典型经验做法,助推城乡环境整治。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形成“核心辐射”效应。发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两委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拆违,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行动中来。各乡镇组织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我是党员我先行”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及村两委率先垂范,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做细做通群众工作,化解群众抵触情绪,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群众带动形成“同频共振”效应。通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的群众来带动周边群众,用群众带动群众形成连锁反应,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个别乡镇在拆除违章搭盖时,充分发挥老人协会及有威望的社会人士作用,包干到户,“一对一”做足群众思想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拆违工作有序开展。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治”效应。发动乡镇挂钩领导和全县挂村蹲点干部积极参与攻坚行动,挂村蹲点干部每周至少到挂钩村工作1天,切实抓好挂钩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9月10日,县人大主任康思坚和县委副书记高金全分别带队调研指导五里街镇和桃城镇拆违行动现场,推动“百日攻坚”行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妙笔勾画城乡“线”。一是“两个重点”,构建攻坚格局。此次“百日攻坚”行动,以屋顶铁皮搭盖、房前屋后的违章搭盖、危房旧房、农村废弃厕所、废弃杂屋及破旧的鸡圈、猪圈、牛羊圈和房前屋后侵占集体土地、乱堆乱放、垃圾杂物及影响村容村貌的广告店招等为整治重点,以“两高”沿线、国省干道、镇区、中心村、重要路段、重要节点、通村道路可视范围为重点整治范围,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分类别、分期分批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二是“三公原则”,增强攻坚动力。在拆违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依法办事,一视同仁,绝不允许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以党员干部的拆违行动带动全民拆违的热情,对经宣传、教育、敦促仍不自行拆除的,坚决依法强制拆除,绝不允许无原则迁就。三是全面行动,实现一体化推进。行动部署后,22个乡镇迅速行动,铁腕出击、全面推进,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已依法拆除“两违”3114宗,面积183582平方米。其中玉斗镇联合县城市管理局连续奋战20多天,以省道306线和中心镇区为重点整治对象,拆除沿线违章搭盖、猪圈、旱厕等2万多平方米;桃城镇以桃溪湖美小区作为整治的重点小区,结合全城植绿、停车位规划等做好整治提升,全力打造桃城镇老旧小区整改提升模式,共拆除铁皮搭盖、鸡鸭圈等共16宗2512平方米,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三、拆尽其用,美化环境,精心梳妆城乡“面”。一是主体动员。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让村民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试点。发动村民持续做好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工作,实施房前屋后“三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庭院内和房前屋后种菜种果种树,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美丽庭院。镇村因地制宜,做到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将乡土树种或花苗、菜籽等分送给农民,大大提高村民义务植绿的积极性,提高拆后土地利用率。二是产业结合。结合村里的主要产业,将拆后土地复绿复耕,如锦斗镇积极引导群众种植蔬菜、百香果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促进百姓增收。吾峰镇结合镇、村实际,以吾西村美丽庭院获全县精品奖为示范,开展全镇美丽庭院、拆杂植绿大赛,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美丽路段、美丽街区、美丽村落。三是项目结合。对拆后地块一时难以落实大项目的或者一些面积较小的边角地块,按“长规划、短安排”操作模式,建设街道景观工程、公共停车场、全民健身场所、小公园、环卫设施安置点等乡镇、村居公共设施及公益事业项目。四是旧物利用。对拆后腾出的硬化土地铲除硬地并进行复耕复绿,拆下来的原材料因地制宜做成适合乡村特点的景观小品、矮墙、绿化围挡,与当地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对有一定历史(建国前)或者建筑价值的残垣断壁,结合周边环境,采用小品改造或者绿化等形式进行提升。行动以来,已完成拆后土地利用面积17581平方米,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社区面貌,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有效防止土地闲置和出现新的违法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