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是山区小县,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活动中,建宁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政策体系,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鼓励农民合作社走融合、联合、联动发展的路子,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乡村振兴之路。且看——
新型经营主体——让农地成农场,让联合变融合
如何让现有农业资源多点开花?近年来,建宁县打破传统特色农业的发展瓶颈,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让农业摇身一变,变得“好玩”且“挣钱”,激活农业“一池春水”。
这些天,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清华农庄异常热闹,有的游客正在院子里赏荷花,有的在农场里摘菜,时不时传来阵阵嬉笑声……
和游客休闲状态不同的是,农场老板聂清华非常忙碌,在不停地招呼着客人。“以往,大家都爱往大城市跑,自从乡村游升级后,村子里开始变热闹了。”聂清华笑着说。
今年40多岁的聂清华,是高峰村村民。2006年,她在村里开设了首家“农家乐”餐馆,盘活村里的农田,成立了清华家庭农场。游客来了后,可以在这里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亲近自然,体验农家生活。
眼下,在建宁县,像清华农场一样的家庭农场还有很多。在溪口镇高圳村的“春花农场”,果园主人陈春花正在梨树旁忙着采收铁皮石斛。
“如今我的农场,并不只是一个果园,还是集采摘、销售、休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站在梨树旁,陈春花指着远处建好的民宿介绍,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和带回新鲜的有机农产品,还能住在果园里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
随着夏秋旅游旺季的到来,县里的“农家乐”进入一年一度生意红火的季节,县供电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为他们“私人定制”用电方案,推广电能替代,做好节能减排,既环保又降低用电成本。
近年来,建宁县鼓励小农户合作或联合开办家庭农场,推动家庭农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精准营销,带动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家庭农场386家。
农产品种得好,还得卖得好。“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从联合变融合。”建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戴文明说,借助互联网平台,可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
近年来,建宁县通过“电商+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合经营,推动农产品向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延伸,带动小农户“生产得出来”“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目前,全县已有网店、微店2000余个,电商企业3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6000余人。去年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9.29亿元,同比增长21%,网络零售额13.89亿元,同比增长23%。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介绍,下一步,县里将通过着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通过发展多样化联合与合作,打造一批产业示范典型把小农户组织起来搞经营、闯市场,共享规模经营效益,推动乡村振兴。
新型专业合作社——让农民变股东,让业余成专业
8月28日,烈日炎炎,在建宁县里心镇代家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村民叶华忠正在忙着给杂交水稻追肥。
“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还能翻身做‘股东’。”叶华忠说,现在,他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的员工。“杂交水稻制种6亩、果树200棵,收入保底2万元,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股金收益分红,预计收入可达3万元。”说起收入,叶华忠很兴奋。
叶华忠所说的合作社,指的是里心镇精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前,镇里考察论证,并征得贫困户认可后,该镇把100万元扶贫资金和部分村自筹的35万元作为股金,入股经济效益好的里心镇精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合同期限为10年,其中1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按照2500元/股分配给143户400名贫困人员。合作社每年按期上缴27万元固定利润用于出资村、贫困户分红,把60%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其余40%帮扶贫困村。
在溪口镇,这里的贫困户也享受到了新型专业合作社带来的红利。
2016年底,溪口镇将上级扶贫资金100万元分别投入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的信远、勤建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后,其中70%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30%作为全镇建档立卡兜底贫困人口238户505人入股资金,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可实现分红收入12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5万元,村集体分红7万元。
新型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以前拉水、兑药、喷药一个人得干2至3天。现在种田轻松,用无人机植保,只需要一个小时,每亩还能节省费用25元至40元不等。”这些天,在溪口镇枫元村山川小组,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正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有60多人,农机手23人,合作社内的农机集耕、种、防、收、烤于一体,共有五大系列11个类型,黄勤建名下的农机有200多台套,合作社有近千台套。今年合作社共承包了农户1.4万多亩的田地,专业为他们提供各类作业服务。
近年来,建宁县根据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导向,从现有的种植大户、农机能手、文化素质较高的返乡创业农民中挑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方式与信息化培育手段相结合,进行分类指导和在线教育培训、在线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提升农户就业创业能力。2016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农机、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等类新型职业农民1697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54人。
手记
支农兴农需要一个平台
乡村振兴是农业与农村的振兴,也是农户的振兴。
对于小农户来说,要想发展,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资金、技术缺乏”“市场效率不高”等问题。
建宁县的家庭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了支农支小的平台。
建宁县的做法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是确保小农户与市场对接。成立新型专业合作社,让农民变成股东,让农产品种得出来,还能够卖得出去,这“股份”才是真正能变现的“优质股”。鼓励小农户合作或联合开办家庭农场,推动家庭农场“线上线下”营销,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关键是要有人来消费农场里的产品。而与电商企业合作,加强品控,也让小农户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
其次是优化生产要素。如今,生产要素的内涵日益丰富,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等进入生产过程,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建宁搭建平台,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农户就业创业能力,利用网络手段打通多种营销渠道,提升产品质量等,建宁县在这些方面都尽力给予农户、农场进行扶持。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三明日报 罗庆一 陈光基 巫瑞万 三明日报建宁站 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