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猴戏”表演
“挑七件”、“云里翻”、“精彩对打”……许多难得一见的舞台动作轮番上演。日前,打城戏《龙宫借宝》成功完成复排。据悉,该剧自上个世纪60年代告别舞台后,泉州戏迷已经半个世纪没看到“猴戏”了。
打城戏《龙宫借宝》讲述了孙悟空在花果山自立为王,为求兵器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取定海神针的故事。其前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的连台本戏《昇平宝筏》,系被誉为“闽南猴王”、原泉州市打城戏剧团团长曾火成的代表剧目。
复排 一个月练成“猴戏”高难动作
此次打城戏《龙宫借宝》复排,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原天津京剧院“猴王”张正春来泉授艺,他为“北派猴”的代表性人物,表演艺术高超。
此次参加演出的均为“90后”和“00后”青年演员,主要由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和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承担,也有部分演员是泉州艺校的高甲班学生。经过多年学习,这些演员都有一定的基本功。此次,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刻苦训练,他们较好地领悟了“猴戏”的表演技巧,掌握了这部戏的艺术要领。
张正春不仅传授了高超的表演技艺,还担任《龙宫借宝》的导演,他说,这部戏主要有《龙宫借宝》《弼马温》《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等折,讲述的孙悟空“五百年前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打城戏绝活
传奇 携9枚鸡蛋高台跳下无损
曾火成少时入打城戏小开元班学艺,勤奋锻炼技艺,颇受师傅器重。
新中国成立后,曾火成的艺术生涯重新焕发,为泉州打城戏的恢复、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51年,他参加泉州大众剧社,首次在《闯王进京》中饰演刘宗敏,一举名扬泉州剧坛;1953年,他参加筹备组织打城戏泉音技术剧团,口述记录传统剧目《龙宫借宝》《少林寺》《刺朱鲔》等20余出戏,绘制了一批打城戏脸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火成在传统剧目《龙宫借宝》中扮饰孙悟空,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了孙悟空的各种形态和神情,受到省内外观众的赞扬,被誉为“闽南猴王”。
“太令人感动了,时隔半个世纪,还能在舞台上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此次打城戏《龙宫借宝》复排,曾火成的儿子曾炜福闻讯后专程到剧场观看演出。他说,1966年后,父亲再没有演过这部戏,直到1980年辞世,泉州观众也没能再看到精彩的“猴戏”,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
曾炜福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前,泉州有“斗戏”的传统,打城戏拼的是真功夫。小时候曾听人说,父亲能在10来张八仙桌上空翻下来,身上还携9枚鲜鸡蛋,人安稳落地而蛋完好无损。
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
珍贵 受国家非遗专项资金扶持
据悉,打城戏《龙宫借宝》的整理创作演出获得2019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资助。
打城戏是我国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由佛教和道教两种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的地方戏剧种,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我国濒危剧种。打城戏看点十足,每每演出掌声不断,特别是吃火吐火、掷铙钹、踩高跷等绝活在其他剧种中罕见。但由于表演者要从小学习,方能功成,过去数十年一直处于濒危状态。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力度抢救这一濒危剧种,培养表演人才,成立打城戏传承中心,整理复排传统剧目,备受瞩目。
“《龙宫借宝》的整理创作演出,不仅让原本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打城戏经典剧目得以‘抢救、保护、传承’下来,并在排演创作中锻炼、推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使打城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其特质和内涵,增强了其影响力。”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负责人周杰俊说,此次复排巧妙地运用了掷铙钹、踩高跷等打城戏绝活,毯子功、把子功也十分出彩,大大提升了泉州武戏的表演水平,增加了看点。
据悉,泉州市高甲剧院因业务用房加建项目正在施工暂停演出,待完工后打城戏《龙宫借宝》将进行惠民演出,让新老戏迷再睹“猴戏”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