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行稳致远
2019-08-13   作者:陈挺 林瑞声 余庆东   来源:福建日报

1.jpg

风景宜人的澳头特色小镇(资料图片)

2.jpg

游客到火龙果园体验采摘乐趣。    黄木杰 摄

夕阳下,数百人在乡间田野上纵情慢跑,体验浓浓的乡村风情;领着三五亲朋好友,到飘香火龙果园内,采摘最新鲜的火龙果,间或还能听到清脆的火龙果花开的声音;坐上“云上大宅”热气球,你还能充分俯瞰整个田园风光;参加为期一个月、以“花样大宅”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投票,你可以通过镜头捕捉乡村之美……8月3日,精彩的星空田园趴活动就在首届翔安大宅火龙果文化旅游节上火热上演。

以特色农产品和龙头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以文化为抓手提升乡村品位实现产业集聚,以生态发展科学理性谋求高质量发展,翔安区这一连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策略,手笔大、项目实、落点多,颇具地方特色。

深耕特色农业 加速多元发展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果香四溢。香山脚下的大宅社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季,千亩果园,浸润着浓浓的丰收的味道。

果农陈跃进正在自家的火龙果地里忙活,“采用了新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从已经出产的前4批果子看,产量已经优于往年。全年先后有14批水果,产量超过去年基本已成定局”。

据了解,大宅社区现已成立农村合作社7个、民宿4家、农家乐2家,为当地增加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去年全年,火龙果总产值达到了4000多万元,全年实现纯利润2000多万元,每户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10万元,而今年,这一数字有望再度突破。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省级试点村、厦门市8个市级重点示范村之一,大宅社区近年来以当地特色农产品火龙果为突破口,聚力发展以火龙果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多措并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价值链条,逐渐走出一条与翔安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

在8月3日的火龙果文化旅游节上,厢语·香苑民宿宣布试营业。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锦芳说,早在1个多月前,首期完工的4栋24间客房就被预订一空,继大帽山之后,大宅成为岛外又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厢语·香苑民宿由中国美院著名设计师黄志勇主创,市属国企象屿集团与区属国企翔投集团的合资企业——香境旅投公司精心打造,项目衔接香山文化,彰显火龙果特色体验,打造香山片区乡村民宿样板,同时进一步完善香山旅游服务配套。未来,将带动村民参与民宿开发,逐步形成大宅民宿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特色农产品的深耕,在这里特别典型。陈锦芳说,仅仅火龙果的花蕊这一项,富美大宅合作社与绿百合的合作每年就可以供应3500公斤以上,被配送到一些高星级酒店作为高端菜肴佳品;由社区加工出来的十几种衍生产品,年销售额达近百万元,成为合作社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尝一口火龙果、品一品12道村味、住一晚民宿、玩一次农耕体验”,根据人群特性定制一日游、两天一夜游体验的精品旅游路线,已经成为大宅生态旅游品牌年度长远规划,这样的“农业+社区+文旅”的田园综合体,令人期待。

事实上,政府策划生成,国企投入建设,地方挖掘特色,以产业项目带动致富,翔安区当下已落地实施并紧密推进的项目还有很多:

面前埔村,启动三五丘七彩田园项目综合体,今年4月28日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8万元。上宅村,计划以1100多亩的龙眼为依托,建设千亩龙眼生态示范园区,实现农业经济与旅游观光的协同并行发展。锄山村,围绕红色教育基地及锄山农业公园项目、妙高山周边景观提升、水系整治等,形成“悠然锄山”旅游品牌;对接国企,引进“樟树后”轻奢酒店、古厝群民宿等文旅项目,先后获得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省级)等一系列称号。

机制活,产业才能优,乡村产业振兴,在翔安方兴未艾。

发掘地方文化资源 引领区域发展升级

近日,翔安区澳头特色小镇超旷美术馆热闹非凡,厦门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这里启动。

一个小镇美术馆,能承办市一级的大活动,一点儿都不奇怪。近年来,这里早已是厦门各类文化活动的一块热土。2018厦门文化产业风云榜“年度文化创意空间”、面朝大海澳头文化艺术季、南音七撩曲大会唱等文化品牌,在这里被一一擦亮。

澳头社区,素有“海洋文化、海防文化、海鲜文化”的地方传统和广阔的海外侨胞资源,近年来其结合澳头渔港小镇建设,以澳头文化产业园为平台,充分挖掘并利用在地文化基因,大力发展文创业,用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区域转型升级,目前已有众多文创企业相继入驻。古早渔村文化与前卫现代艺术激情碰撞,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多元文化交流大舞台。

对于地域文化的充分重视和发掘,是翔安区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快速捏合成型、迅速组织上马,并初见成效的根由。

翔安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乡村振兴的潮流下,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

大嶝街道田墘社区,现存留较为完整的闽南红砖聚落古厝群、弘一法师亲笔题词、近500年历史的菩提树、理学名宦林希元故居、恒山书院、解放前基督教礼拜堂、金门县政府旧址等景点。随着对这一系列文化资源的发掘,民间成立了“希元书院”,唤动各村居人文的苏醒;三岛精神纪念馆、台贸小镇、金门县政府旧址建筑群等,文化资源的盘活,带来的是乡村旅游业的兴旺。

2018年11月,随着欧厝南音传习计划的启动,吕韶风、王心心、卓圣翔、林素梅等南音艺术家的驻地教学,中国音乐学院厦门校友会、黄钟大吕国际艺术机构的入驻运营,古老南音的深拓发展在这里清晰可见。根据规划,这里将通过“1间南音历史博物馆、25个音乐空间(工作室)、2条音乐产业带、1所音乐培训学校、1座音乐厅”的建设布局,打造海峡两岸南音文化交流新基地及中央音乐学院南方创作中心。

彭厝社区,是同安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老区据点村之一,这里建成彭德清纪念室,成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古宅村,是翔安著名侨乡,国学大师、文化怪杰辜鸿铭的祖籍地,至今保留着许多民间传统民俗,如“古宅装丁瓯”“接顺风”“脱草鞋”等,如今,古老侨村成了厦门十大最美乡村、岛外旅行最佳目的地……

这一个个村居的转型、升级、发展,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日益发散的文化自觉。

生态理念深入村落 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内厝镇琼坑村保洁员老林起了个大早,把村里每家每户分类好的厨余垃圾收集好。“别小看这些垃圾,它可还有大用处。”老林说。原来,在琼坑村与莲塘村交界地带,有一处占地约450平方米的阳光堆肥房,厨余垃圾就去了那里。

针对分类出的厨余垃圾,进行太阳能阳光堆肥,通过添加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就地快速分解有机垃圾。据了解,在这里,每吨厨余垃圾预计可产生0.1~0.2吨有机肥料,可用于林地增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为了提高厨余垃圾处理量和处理效率,在内厝镇清洁楼还安装了一台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利用机器辅助破碎、控制含水率、搅拌菌种,对秸秆、菜叶等农业垃圾进行发酵堆肥,产生的有机肥也可用于林地增肥。

翔安农村垃圾分类业已进入“2.0升级版”。在内厝镇琼坑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超90%,垃圾就地减量30%以上;在新圩镇面前埔村深溪自然村,每天清晨,村民自行出来倾倒垃圾,环卫工挨家挨户清理、检查、归档、确认,已经成为习惯。

对农村生态人居环境的整治,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属于“硬件”,硬件不过硬,底气就不足。

大帽山社区,蓄力推进农房整治、房前屋后整治、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其社区农房整治进度位列全市第一,经验做法被省住建厅列入《福建省农房屋顶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作为全省范本。

向生态要效益,向环境谋发展,生态发展理念已深入翔安各村居。

山亭社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下潭尾湿地公园、下潭尾浪漫赛道等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建成生态宜居乡村;作为传统小渔村,小嶝社区拥有八闽铁树王、白哈礁、休闲矶钓、民防地道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社区持续提升旅游环境和生活环境,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省文明村镇、福建省生态村。

补齐短板,整治人居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的结果,便是生态振兴和绿色发展,换来的是宜居、富裕、繁荣、和谐的美丽家园。

手记: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并行发展

□ 陈挺

作为新区,光电产业一直是翔安区发展的龙头,最近兴起的以“健康翔安智谷”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名片,不久前,代表厦门到省里签约的重大项目,翔安区还是唯一的一个区级代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农业的深耕发展和现代乡村振兴项目的崛起,就尤为令人诧异了。农业方面,翔安区是厦门乃至福建最大的胡萝卜出口基地,国内前列的种苗生产基地,对传统农业的坚持仍在迸发活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翔安区快速整合区域资源,拿出了众多过硬的项目和务实的举措,涌现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城市化战略下的逆势扩张,乡村振兴的并行发展,折射出的是翔安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集中集体智慧,整合全面资源,彰显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冲天干劲,从典范翔安到东部市级中心,翔安正以新一轮的建设实践,助力美丽厦门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