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清流向江河——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南平路径
2019-08-06   作者:吴建琼 王骥   来源:闽北日报

“溪水环村绕,青山花果香”,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在闽北域内不胜枚举……呵护生态“颜值”,打造“清新水域”,位于闽江上游的南平重任在肩,久久为功。

今年7月,福建省南平环境监测中心站最新报告中显示:我市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为93.3%,较上年同期均有上升。小流域123个监测断面Ⅰ-Ⅲ水质比例高达92.7%,全面消除小流域劣Ⅴ类水质。

养殖污染整治“常治长效”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闽北人民都还记得,2017年2月,农历新年假期刚过,我市便出台了《南平市集中整治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工作方案》,以生猪养殖集中区域延平区为污染整治重点,从“拆、转、治、清、管、查”六个方面综合发力,推进全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两年多来,南坪溪流域数百户零散养猪户先后转产转业,曾经沿溪而下,汇聚未处理污水的“化粪池”——长万水库,日渐恢复它最初的样子,两岸青山,水质改善,刺鼻的臭气消失不见。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林水财表示,目前全市现存277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并安装废水在线监控或在线全球眼,实行全天候监控。

与此同时,南平市还出台了《关于巩固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和建立健全长效防治机制的意见》,并通过建立日常巡查、回头看、在线监控等机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回头看”,有效防止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恶性循环的出现,更好保障了畜禽养殖污染常治长效。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及可养区内经改造仍未达标排放的养殖场11433家,拆除面积近700万平方米,消减生猪数量超过400万头。

共治共管守护“涓涓清流”

这,是前行中累积的“步伐”,留下的“痕迹”。

守护水清岸绿,自2017年起,南平市出台了《南平“小流域综合整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了30个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建立健全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格局。

今年5月,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顺昌县建西镇安下村的生态巡查员吕金萍通过视频,向大家现场展示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对建西镇十一个自然村全长四十七公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顺昌县生态巡查监管中心。

政府购买服务,顺昌通过“互联网+”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开展生态环境、河流、公路、森林保护、万人保洁等“五位一体”的生态共治巡查监管。无独有偶,守护闽江“源头水”,光泽创新推行以“三全四定一奖补”为主要内容的“绿水维护补偿”机制,将全县大小河流、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社区、农场)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全县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区域联动、水岸共治、治管结合,南平提升水环境质量坚持源头管控、综合施治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积极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形成了全民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

成立于2014年的南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全市率先开展“百姓河长 洁净母亲河”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组织志愿者作为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参与延平湖“三江六岸”河湖管理保护监督工作,当好“百姓河长”,共护闽江上游洁净。

生态治水谋求“华丽转身”

这,是一批又一批人正在书写的“时代答卷”。

南平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人均水资源量为8900立方米,居全省前列,且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水系穿城而过。

如何在科学治水护水的同时,更好实现人水和谐?2016年,南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水美城市”理念,而后不断完善,提升“水美城市”为“水美城乡”“水美经济”。

从侧重加高加强堤防建设的传统治水思维,到倡导洪水、涝水、污水共治共建共享,从水污染防治计划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到水美城乡建设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南平河流治理更好实现了从单纯的“工程治水”转向了综合性的“生态治水”,从单一守护“水”转向守护“山水林田湖草”整个生命共同体。

经位于三江汇流之处的延平区水文局证实:今年汛期以来,流经延福门河面的漂浮物大大减少。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最新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闽江南平段、建溪、富屯溪Ⅰ-Ⅱ类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60、12.6、50个百分点。

治理一方水土,呵护一方生态,富裕一方百姓。南平致力打通资源变资产变资本通道,创新探索“生态银行”试点建设,推出了全省首个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建立起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同时,全市还以“水生态银行”运作模式为试点,对市域内水资源进行认真梳理、统一规划,并从树立品牌意识、创新经营理念,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涓涓清流向江河,是南平之水呈现的美,也是南平落实水污染防治、提升水环境质量、探索人水和谐交出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