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耕细作海上粮仓
2016-06-21   作者:石伟   来源:经济日报

  福建省近日印发《“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0%。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显著优化,海洋综合管理改革全国领先,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优化传统业态 壮大海洋产业

  作为我国主要的海洋渔业省份和国家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福建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海洋强省”战略,通过深耕海洋经济、壮大蓝色产业,实现富民强省,取得不菲成绩。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3.7%,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等传统产业已占全省海洋经济主要产业总量70%以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等海洋新兴阵容日益壮大,已初步形成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等六大海洋经济密集区。

  2015年,福建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0亿元,水产品产量已连续两年超过本省粮食作物产量,海洋经济产值占全省GDP总量四分之一强。海域面积、远洋渔业综合实力、水产品出口、境外水产养殖规模均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成为该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海洋养殖和水产加工是福建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福建加速推进设施渔业,加快在渔业养殖领域推广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深海鱼养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等先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养殖周期比池塘养殖缩短三分之一,养殖用水量减少95%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高5倍以上。使用传统池塘养殖推广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收集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饲料50%以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效益显著。

  仅2015年,全省新建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1.07万亩、“菜篮子”养殖基地2000亩,创建现代渔业产业园区20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水产养殖企业已达2000多家。全省4个省级水产品加工园区已入驻加工企业50家,2015全年水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00亿元。去年全省新建的万吨以上大型冷库有7座,新增水产加工生产线50条,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继续领跑全国。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福建水产行业近年来大踏步走出国门,境外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去年福建6家企业投资6亿美元在印尼和缅甸建立了7个对虾、石斑鱼养殖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占地面积8.2万亩,建成养殖池塘5000多亩、大规格养殖网箱3000多口以及网箱5000多口。一些福建企业也跃跃欲试,拟赴东盟国家开展水产养殖基地的投资建设。与此同时,总部设在福州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创建不到两年时间里,已发展渔业企业会员125家,设立了全国授权服务机构135家,发展交易商1033家,实现线上总交易量近3.7亿批次,交易总额达到2409.7亿元。

  在持续优化传统业态的同时,福建海洋新兴产业也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狮华宝、润科生物、蓝湾科技、朝阳生物等30多家现代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正在成为海洋经济新生力量。“十二五”期间,福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速近20%,厦门汇盛生物的非溶剂型DHA藻油获得欧盟新资源食品认证,金达威辅酶Q10占据全球市场约50%的份额,国家海洋三所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洋药源种质平台,厦门市游艇销售量占到全国三分之一。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当地水产品销售渠道。“福建鱼多多水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成为线上水产品交易的新生代。总部设于莆田的找鱼网的“垂钓之旅”平台已覆盖15个省份、近7000万的休闲垂钓爱好者和5000多家从事休闲垂钓旅游的企业。

  米缸”藏在海里 粮仓”建在海上

  “‘十二五’”期间,福建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近5%,水产品总产量超过本省粮食产量,年均增长达4.5%左右。水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以上,出口创汇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65%左右。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说,我国沿海省份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工业化进程使耕地面积进一步缩小的步伐加快。

  “粮食”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陆地农作物,也涵盖各类水产品。作为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具有动物蛋白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特点。相对于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作物,水产品更加健康安全。

  福建省鲍鱼、鲈鱼、大黄鱼产量和烤鳗出口量居全国首位,水产品连续十多年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莆田市前些年提出建设“海上牧场”的思路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政府支持、民间出资、渔民参与的方式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取得可观效益。在福建,“养鱼致富、吃鱼健康”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理念,鱼虾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福建省海洋渔业部门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发展蓝色产业,就是把“米缸”藏在海里,把“粮仓”建在海上。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行动,福建省在水产品领域创下了多项全国冠军:烤鳗、大黄鱼、鲍鱼、海带、紫菜、牡蛎、花蛤、石斑鱼、鲈鱼、鳗鲡、海参产量全国第一,其中鲍鱼占全国总产量79.08%、大黄鱼89.51%、海带44.11%、紫菜46.78%、牡蛎37%;鳗鲡产量38.69%。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刘常标说,福建的水产品加工多年来走在全国前列,水产品品种多,产量大,价值高,仅鳗鱼加工出口一项,每年就能创汇5亿多美元。近年来福建出口的水产品半数以上经过加工,年产值达到300多亿人民币。

  “《‘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出台,将为福建省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和跨越发展铺平道路,奠定基础。未来五年福建海洋经济确定了7项战略目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进一步增强、海洋生态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明显加强、涉海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合作交流深化。”吴南翔说。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也面临很大挑战。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加剧,海洋经济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福建参与远洋渔业和深海资源开发带来种种不确定因素;二是福建与周边海洋省份相比在过剩产能化解、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补上短板;三是海洋经济粗放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海洋参与结果趋同,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规模不大以及科技和金融要素制约亟待完善等。这些深层次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福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破解。

责任编辑: